eNCF2021|心血管诊疗新进展专场(6.20)报道

2021-06-23 11:36:00
admin
原创
609

eNCF2021|心血管诊疗新进展专场(6.20)报道

2021东北心血管病线下论坛(NCF)之心随影动,诊治并重——心血管诊疗新进展专场为大家呈现一场学术盛宴,及时跟踪国际前沿技术和治疗理念,巩固基础,提高观念,统一共识。


据悉,本论坛重点阐述了FFR在心脏功能学诊断的应用,解答了常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不耐受人群诊疗策略,讲解了STEMI急诊PCI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介绍了常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低反应性人群诊疗策略,并就功能学诊断的研究进展和《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进行了精彩的讲解与讨论。


83.png


本次专场由天津市胸科医院丛洪良教授、山东省立医院苑海涛教授、天津市人民医院姚朱华教授担任主席。邀请王林教授、张志辉教授、袁祖贻教授、候静波教授、朱芳教授、李毅教授任讲者,在东北心血管病线下论坛的大舞台上共同交流。


84.png


会议伊始,来自天津市胸科医院医院的王林教授以“FFR在冠脉功能学诊断的应用”为题作了精彩报告,以“2009-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PCI治疗例数”为背景详细的介绍了冠脉功能学评估技术的分类,引出了冠脉狭窄病变功能学评价金标准—FFR。冠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他们只能对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影像学评价,而狭窄到底对远端血流产生了多大影响(功能评价)却不得而知。1993年Nico Pijls提出了通过压力测定推算出冠脉血流的新指标—血流储备分数FFR,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FFR已经成为冠脉狭窄功能评价的一个公认指标。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存在狭窄病变时血管的最大血流量。一正常值的分数形式表达,正常值为1。临界值:FFR<0.75的病变宜行血运重建,FFR>0.8的病变为药物治疗的指征,FFR0.75-0.8为“灰区”,需结合其他指标和临床情况,综合判断。FFR=存在狭窄病变时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正常状态下时血管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FFR被广泛地应用于弥漫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支架策略和冠脉旁路移植术的评估和指导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以FFR知道的治疗策略被证实安全、经济,并能改善患者预后。我国和欧美等国家指定的指南均推荐应用FFR指导冠心病患者的血运重建。依据药物发展史,王林教授强调了腺苷相比于其他药物半衰期短、诱导充血效果确切等优势,陈述了诱导充血药物的配置在冠脉内及外周静脉的应用。


85.png


来自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志辉教授以“常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不耐受人群诊疗策略共识解读”为题进行了精彩的讲解。首先以《常用口服抗血小板不耐受及低反应人群诊疗专家共识》做为引入,提出了常用抗血小板药物不耐受类型,抗血小板药物不耐受的危险因素,抗血小板不耐受高风险人群的临床筛查,抗血小板药物不耐受人群的治疗策略。不耐受类型一即消化道损伤及出血,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频繁出现消化道症状,其与氯吡格雷联合将进一步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不耐受类型二即颅内出血,阿司匹林明显增大出血和颅内出血发生率,在中国人群中,西洛他唑导致颅内出血风险明显降低。不耐受类型三即其他部位出血,四为痛风/高尿酸血症替格瑞洛显著增加心肌梗死患者的痛风风险。导致不耐受风险增高的危险因素有高龄、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抗血小板不耐受人群的临床治疗建议根据病情不同分别提出。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基石,抗血小板药物在减少缺血性事件的同时增加出血事件,需要重视抗板治疗不耐受人群的筛查,需谨慎权衡获益风险比,选择恰当的替代治疗方案并加强随访。


86.png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医院的袁祖贻教授以“STEMI急诊PCI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为题作了精彩报告。袁祖贻教授分别从再灌注策略选择、制定合理的手术策略及术中操作注意事项进行讲解。首先提出急性ST段抬高心梗治疗目标,恢复心肌水平再灌注尽早、完全、持续,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对比了溶栓和直接PCI的优缺点,从数据入手指出全国直接PCI例数明显增加。通过风险评估,识别高危患者、犯罪血管的判断,急诊手术技术要点和原则制定合理的手术策略。冠脉动脉内血栓负荷大时可以考虑用血栓抽吸,再严重无复流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急诊PCI要遵循“快-通-慢”的原则。“快”指争分夺秒通开血流,最大限度地挽救心肌,减少心肌再灌注损伤,保护心功能;“通”不管使用哪种方式,一定要通开梗死相关动脉;“慢”一旦闭塞血管有血液通过,一定要放慢速度。急诊手术一定要遵循“多取出,少植入”的原则,复杂病变简单做,多支病变要分次分阶段处理,无论老年人或青年人全部尽量少植入。选取器械时要遵循“大-长-低-长-少”的原则。支架尽量偏大,尽量偏长,支架压力尽量低,球囊扩张时间尽量长,数目尽量少。无再流预防重于治疗。


87.png


来自辽宁省人民医院的朱芳教授介绍了“经胸超声对冠脉结构及冠脉微循环功能的评价”。朱芳教授首先提出冠心病是影响全人类健康重要问题,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朱教授介绍了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含义及发病机制。CMVD的诊断技术主要包括:创伤性检查技术及无创性检查技术,前者的金标准为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导丝,后者的金标准为正电子型计算机断层发射(PET)。经胸超声评价微循环功能的临床价值包括评价PCI术后无复流、慢血流等灌注不良患者的微循环功能;评价X-综合征患者的微循环功能;评价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微循环功能。


88.png


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候静波教授以“常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低反应性人群诊疗策略”为题作了精彩报告。她首先介绍了抗栓药物应用现状。如何选择适合个体的抗血小板药物对提高一级二级预防,急性期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候教授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现状;常用抗血小板药物低反应性人群风险及机制;常用抗血小板药物低反应性人群筛查;抗血小板药物低反应性人群的治疗策略。根据2017ESC DAPT指南提出:不推荐接受择期支架治疗的患者常规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测。


89.png


来自北部战区总医院的李毅教授以“《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为题作了精彩报告。通过前沿文献的精彩解析,指出了DAPT共识制定的背景: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更新;强效P2Y12受体抑制剂的推广应用;DAPT药物选择、疗程等的新证据;其他合并用药策略对的更新。李教授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讲解:DAPT策略;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DAPT;非心脏外科手术期间的DAPT;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非瓣膜房颤患者的DAPT应用;DAPT中的出血管理。最后指出安全、有效地应用DAPT方案的关键,在于对患者出血及缺血风险的准确评估、P2Y12受体抑制剂种类和剂量的选择、DAPT持续时间的决策、对特殊人群身体状况的权衡以及发生出血并发症时及时有效的处理;结合患者个体的具体情况,才能正确的使用DAPT,是患者获益最大化,出血风险最小化。


90.png


来自天津市胸科医院的丛洪良教授进行了简短而深刻的总结,他指出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出发,全方位展示了影像学在心脏功能学诊断的应用、STEMI急诊PCI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及抗血小板药物在目前临床上的应用现状,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指引了新方向。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