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F 2023 | 心律失常论坛(一):房颤节律控制(6.12)报道

2023-06-20 16:16:00
乔明月
原创
156

     2023年6月16日,东北心血管病论坛如期召开,其心律失常论坛(心律失常论坛(一)房颤节律控制)专场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盛大的学术盛宴。此次会议从房颤治疗的新进展、新技术,到房颤导致心衰的机制,再到房颤抗凝与卒中预防以及房颤节律控制等多个角度,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了深刻的讨论

     本专场的上半部分由上海东方医院浦介麟教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洪葵教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刘丽敏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苗驰教授共同担任主席,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董建增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王祖禄教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树龙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孙艺红教授、北京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杨艳敏教授担任讲者。百家争鸣,精彩纷呈!








    首先,马长生教授为大家介绍了《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进展》,马教授从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的优势以及国内外各中心对持续性房颤消融术式的研究进行讲解。随着医学的进展,导管消融逐渐成为持续性房颤节律控制的主要手段。有不同中心的研究表示对持续性房颤除额外的线性消融如后壁BOX线、CFAE等并不增加手术成功率。但VENUS研究表示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新的研究表示脉冲电场消融会更加安全,对食道及神经损伤更小。最后,马教授对我国临床学术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紧接着,董建增教授对《房颤导致心衰的机制》进行了讲解,董教授指出,房颤与心衰关系密切,二者有着相似的危险因素与遗传学因素。房颤在原本的基础上导致心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心房失去泵功能、节律不齐、心室重构、心室内不同步、瓣膜反流、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等。总而言之,房颤不管有无症状均是有害的,房颤会从无症状逐渐转为心悸,进而导致心衰、卒中等严重的不良后果。


       接下来,王祖禄教授向我们介绍了《房颤消融技术的前景与选择:射频消融、冷冻消融或PFA》,王教授指出,随着技术的进步,房颤导管消融术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传统射频导管消融随着压力导管的问世也更精准、更量化。冷冻球囊也由一代升级为二代,使房颤消融更加简化。新技术脉冲电场消融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脉冲电场能量损伤理论上具有组织选择性,但其实际安全性及有效性仍需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国产厂家也在努力推进新技术的研发,正向新的台阶迈进。


随后,张树龙教授阐述了《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手术期卒中的预防》,张教授指出,血栓栓塞、卒中、TIA是房颤导管消融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并随着房颤导管消融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房颤导管消融围手术期卒中的预防也显得愈发重要。多项专家共识建议围手术期应充分抗凝。除华法林以外,新型口服抗凝药为房颤消融患者抗凝提供了新选择。为降低卒中风险,建议加强并规范术前与术后抗凝方案,重视术中ACT的监测。


       接下来,孙艺红教授为大家讲解了《房颤抗凝治疗的挑战与展望》,孙教授指出,房颤抗凝首先要重视高危患者的筛选,年龄、高血压均是房颤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在抗凝药的使用中也仍有许多问题与挑战,比如抗凝药血栓与出血风险的平衡,以及换瓣术后抗凝方案的选择。孙教授接着介绍了FⅪ作为抗凝治疗的新靶点。房颤抗凝治疗仍需继续研究、探索与实践。


    最后,杨艳敏教授为我们带来了《房颤早期节律控制及获益》的讲解,杨教授指出,随着导管消融手术的进展,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出现等因素,房颤节律控制地位逐渐提高,我们进入了节律管理的新时代。并有多项研究证实早期节律控制对房颤患者显著获益,未来,希望对持续性房颤患者尽早提供节律控制治疗。


总结

此次2023东北心血管病论坛之心律失常论坛(一)的上半场到此结束,各位专家均对提问做出来耐心的解答。此次内容丰沛,主题新颖,是不可多得的学术盛宴,令我们获益颇多。




END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