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F 2023 | 6.16东北心血管论坛之心衰

2023-06-20 14:54:00
乔明月
原创
170



     2023年6月16日,东北心血管病论坛(NCF)期间,心衰学组专场拉开帷幕。本次会议邀请了心力衰竭相关领域众多知名专家,围绕心力衰竭的诊治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交流与分享


第一场


    本场论坛由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宋治远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辉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梁延春教授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瑶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嘉宾。强大的演讲阵容由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王祖禄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许顶立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田庄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梁延春教授组成。百家争鸣,精彩纷呈!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张抒扬教授分享了“肠道微生态紊乱与心力衰竭”的精彩内容。张抒扬教授首先阐述了人体微生物组与宿主疾病的密切关系,指出肠道菌群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相关,并可用于辅助区分急性心肌梗死与稳定性冠心病。随后,张抒扬教授指出肠道菌群结构失调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肠道菌群来源代谢物通过炎症介质介导心力衰竭的发展。最后,张教授展望:希望通过个体化干预预防心血管疾病。


    来自北部战区总医院的王祖禄教授围绕“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讲题,对心衰合并房颤的危害、预后以及治疗进行了详细阐述。王祖禄教授指出心衰合并房颤应早期防治,并强调了早期节律控制对改善房颤患者的预后具有普适性。此外,王祖禄教授指出如果高度怀疑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心肌病时,导管消融可降低心衰伴房颤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许顶立教授的讲题聚焦于“心力衰竭诊治新策略”。许顶立教授首先对心力衰竭的临床类型以及心力衰竭治疗的指南演变进行了详细介绍。其次,许教授重点介绍了SGLT2i作为治疗HFpEF的优选治疗药物,同时可用于各个阶段的心衰治疗。此报告对指导HFpEF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田庄教授分享了“心衰的影像评估”的精彩内容,首先对心力衰竭的定义、常见病因进行了阐述。田庄教授介绍了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心衰、评估心衰严重程度中的作用。此外,田教授对心脏磁共振在心衰患者中评估心脏形态和功能、心肌定性及危险分层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最后,梁延春教授带来了以“心脏再同步治疗策略”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梁延春教授以新的学术进展以及自己的临床实践,对心衰患者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选择进行了最新的解析。梁教授首先介绍了传统双心室起搏与希浦系统起搏优化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机制,强调了希浦系统起搏优化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会带来更好的电机械学同步性。随后梁教授介绍了双间隔联合冠状静脉起搏优化的心脏再同步治疗,即BSP-CRT。此术式为梁延春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具有开拓意义。最后,对于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心衰患者,梁教授分享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手术方法学选择流程


总结

本次会议通过高质量学术交流,多方面展现了心力衰竭领域的热点、重点,内容丰富、亮点频出,众位专家的讨论从多个角度碰撞出更精彩的思想火花,为各位同仁呈现了一场丰富多彩的学术盛宴



第二场


    本场专题邀请到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宋治远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辉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孙艺红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孙健教授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澄教授带来精彩学术报告。由北部战区总医院王祖禄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许顶立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孙健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莹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孙志军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为大家带来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




    会议伊始由宋治远教授针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抗凝治疗”进行了精彩汇报,宋教授指出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国内外指南均有推荐,但窦性心律心衰患者是否需要抗凝治疗仍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因此宋教授分别从窦性心律心衰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抗凝治疗现状和抗凝治疗策略等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详细剖析。他表示此类心衰患者可发生左侧心内动脉、深静脉及左侧心腔内血栓,风险较高,通过借鉴房颤血栓风险CHA2DS2-VASC评分及CHA2DS2-VASc-HK2评分系统可进一步筛查窦性心律心衰患者抗凝治疗可能获益的人群。宋教授最后提出因心衰住院或新发心衰患者可应用抗凝治疗预防VET,合并CAD/PAD的慢性心衰用低剂量利伐沙班预防卒中,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适用的、循证的窦性心衰抗凝治疗的新思路。


    接下来张宇辉教授为我们分享了“心力衰竭合并症治疗”的精彩讲座,张教授为我们叙述了中国指南关于心力衰竭常见合并症处理原则,并进一步从心衰合并糖尿病、肺部疾病和睡眠呼吸障碍、离子异常、瓣膜疾病、肾功能异常、肺动脉高压、肿瘤、心肌病八个合并症方面进行了详细剖析,深入浅出对一系列临床思考展开讨论。为临床心衰合并症的诊治提供了更佳明确的指导和帮助。

 

      孙艺红教授围绕“特殊的急性心衰:应激性心肌病”讲题,通过具体病例对应激性心肌病(TTS)的诊断、分型、心电图特征、并发症及治疗策略等多个方向进行了综合的阐述。孙教授首先指出应激性心肌病是需要ACS鉴别的重要疾病,机制不明,可能与儿茶酚胺毒性和微循环异常相关。其次其阐明TTS病因不仅限于情绪应激,还有隐匿性“嗜铬”躯体因素。TTS因具有多种临床、心电图和影像学表现,Inter-TAK诊断评分被广泛接受。治疗上由于缺少RCT研究,治疗方案并不明确,针对心脏损害的非特异性治疗-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可能有益。最后孙教授表示TTS患者预后异质性较大,部分患者临床可逆,因此需要我们加强随访,更多的探索性研究结果值得期待

 

      孙健教授带来了以“心源性休克的诊治技巧”为主题的学术讲座,简要介绍了影响心源性休克(CS)的定义,并根据2021 ESC指南和临床经验阐述了急性心衰的临床表现及心源性休克的管理流程,指出对于CS的临床表现的鉴别需透过现象看本质,并需要依据临床、血流动力学、影像和实验室数据指导tMCS升级和降级的决策,实施动态化管理。最后孙教授对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时如何识别合适的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正性肌力药以及如何确定停药时机三大问题给出了明确的解答


      最后,张澄教授围绕“左室辅助装置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进展”讲题,对心力衰竭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LVAD的发展历程和现状,LVAD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远期的展望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首先,张澄教授表示目前国内心衰患者众多,心衰治疗费用高、干预难、预后差,药物治疗对终末期心衰的疗效不佳,心脏移植和机械循环支持是终末期心衰的有效救治方法。随后,张教授对心脏移植现状进行概述,并指出由于受供体和技术限制、心脏移植例数增长缓慢、移植并发症复杂、部分患者不适合等多因素综合考虑,发展辅助人工产品已迫在眉睫。最后张教授指出对于人工心脏MDT模式的建立基地应规范化培训、长期随访管理,并严格按照卫健委相关技术规范指控数据。相信未来LVAD将在心衰患者中起更大的作用


总结

此次2023东北心血管病起搏论坛以临床需要为中心,进行了指南解读,梳理循证支持证据,病例分析并结合临床热门的前沿内容如心衰患者抗凝治疗、合并症治疗、应激性心肌病、心源性休克、左室辅助装置等内容展开深入讨论,内容精彩连连,学术氛围浓厚,为参会专家们提供了一场异彩纷呈,独具匠心的学术盛宴





END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