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CF2022|心血管疾病和微血管病变防治论坛(6.12)报道

2022-06-20 06:30:00
admin
原创
446
图片
图片

2022年6月12日,东北心血管病线上论坛(eNCF)——心血管疾病和微血管病变防治论坛以网络直播的形式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心血管疾病相关领域众多知名专家,对目前心血管疾病和微血管病变防治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展望展开了广泛交流与深度探讨。

图片


本论坛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韩雅玲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定尹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龙教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树龙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邹云增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宫丽鸿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及主持。北京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中心杨跃进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子新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王祖禄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波教授、南京医学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大连医学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莹教授担任讲者,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图片


杨跃进教授以《通心络防治AMI心肌无复流研究突破与临床应用展望》为主题,对通心络胶囊在防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无复流方面的多年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分享。杨跃进教授介绍,AMI是临床致命性高的危重急症,其发病机制明确,冠脉急性闭塞导致的心肌坏死,首选冠脉再通治疗,以挽救缺血的心肌。但冠脉大血管开通不等于心肌组织再灌注,心肌无复流、再灌注损伤等难题如影随行,困扰着手术医生,影响手术预后,也成为当今再灌注治疗时代的国际性难题。杨跃进教授表示,无复流与微血管“堵塞”有关,因此保护微血管是防治心肌无复流的关键。


杨跃进教授团队开展的一系列基础研究显示,通心络具有保护心梗再流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内皮细胞得到保护后,也会反过来保护心肌细胞。杨跃进教授指出,通心络通过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的双重、双向保护作用,减少心肌无再流,缩小心梗面积。


为探究通心络胶囊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杨跃进教授团队开展了“通心络胶囊防治急性心梗介入治疗后心肌无再流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以评估急性心梗患者在急诊介入手术前及术后服用通心络胶囊对心肌无再流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可较安慰剂改善心肌血流灌注,24小时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提高20%(65.74% vs. 45.95%,P<0.01),心肌无再流发生率明显降低(34.26% vs. 54.05%,P<0.01)。180天时,与对照组相比,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P<0.05)、缩小心肌梗死面积(P<0.05)、改善心功能(P<0.01)。


图片


张子新教授以《心肌缺血发病机制的现代认识与冠心病防治策略--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与冠心病》为主题,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认识、诊断、预防和治疗进行了详细讲解。张子新教授介绍,CMVD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心绞痛,劳力性呼吸困难以及潜在的心力衰竭等,其诊断技术包括评价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的血管活性药物、无创伤性技术和创伤性技术。


在治疗方面,张子新教授介绍,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等)是防治CMVD的基石。对于诊断明确的CMVD,可给予药物治疗。目前证据充分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尼可地尔和通心络胶囊,在治疗过程中也要配合临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药物。张子新教授特别指出,通心络胶囊具有多靶点的作用,其对稳定斑块、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缓解血管痉挛及改善微循环障碍等具有综合的治疗作用。

图片


王祖禄教授以《中国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与展望》为主题,介绍了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王祖禄教授指出,无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因此治疗仅针对症状性和高负荷室性早搏的患者。室性早搏需药物治疗者以β-阻滞剂为主,但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无结构性心脏病者慎用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报告中,王祖禄教授特别介绍,研究表明,参松养心胶囊对于症状性室性早搏患者安全有效,可用于无或轻/中度结构性心脏病或窦缓伴症状性或频发室早患者。并且,“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应用研究”还荣获了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伴心功能不全/室性早搏伴窦性心动过缓,解决了心律失常临床治疗难题,荣获了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王祖禄教授还指出,器质性(结构性心脏病/心衰)室早/室速应评估心性猝死风险,结合植入心脏除颤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及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导管消融/上游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综合处理。

图片


于波教授以“交感神经调节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价值”为题作了精彩报告。于波教授指出,交感神经功能异常在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维持中起到关键作用。阻滞剂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但阻滞剂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个别患者还存在不耐受情况。


于波教授介绍,研究表明参松养性胶囊降低神经生长因子及其调控因子表达,下调交感神经重构,上调副交感神经重构;同时,参松养心胶囊还能通过激活NRG-1,抑制交感神经重构,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平衡。另外,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衰伴室性早搏的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参松养心胶囊可显著降低24h室性早搏次数,提高24h室性早搏下降率,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分级,降低血浆NT-ProBNP浓度,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除此之外,于波教授还介绍了左侧颈交感神经切除术、肾脏去交感神经术、经皮星状神经节阻滞术、颈动脉体切除、射频消融等治疗手段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

图片


李新立教授以《PPARγ-逆转心室重构的新靶点-芪苈强心基础研究证据》为主题,重点介绍了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心衰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李新立教授指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 激活可延缓心室重构。


李新立教授介绍,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通过循证研究验证了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后,李新立教授团队又利用心肌梗死、心肌病、高血压性心室肥厚等动物模型开展系列研究,共发布8篇SCI论文,并成功申报2017年的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芪苈强心方防治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机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芪苈强心胶囊的组方中,陈皮、桂枝、丹参和红花4种成分可共同作用,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水平,进而减轻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在各类动物模型中,芪苈强心胶囊的干预都得到了阳性结果。

图片


刘莹教授以《中国舒张性心衰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解读》为题,介绍了中国舒张性心衰专家共识的要点。刘莹教授指出,目前对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衰分类存在局限性,由于舒张性心力衰竭(DHF)与收缩性心力衰竭(SHF)的病理牛理机制不同,共识推荐重新回归DHF和SHF的分类。共识推荐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和利钠肽升高是诊断DHF的主要依据,评分系统≥5分诊断DHF。对于DHF的早期治疗和预防,共识推荐他汀类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和二甲双胍。


细胞信号机制障碍是心衰进展的关键机制之一,NO-sGC-cGMP通路受损是导致心衰进展的重要原因。神经激素拮抗剂ARNI、SGLT-2、新型sGC刺激剂维利西呱,可修复受损的NO-sGC-cGMP通路,给心衰患者带来心脏、血管和肾脏的多重获益。


在中医药治疗方面,刘莹教授表示,芪苈强心胶囊从整理出发,具有多靶点的系统治疗策略,可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2013年,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循证医学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对中医药治疗心衰产生重大国际影响。另外,芪苈强心胶囊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芪苈强心胶囊能够降低舒张性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改善舒张功能,提高舒张性心衰治疗的有效率。

总结

本次的心血管疾病和微血管病变防治论坛内容丰富、亮点频出,各位讲者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国内外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大家呈现了一场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众位专家的讨论也从多个角度,碰撞出更精彩的思想火花,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图片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