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CF2022|高血压论坛(6.11)报道

2022-06-17 18:30:00
admin
原创
411


2022年6月11日18时30分,2022东北心血管病论坛之高血压病论坛以直播的形式在线上召开。众多心血管领域知名专家聚首高血压病论坛专场,本次论坛从2022年高血压诊治最新进展出发,介绍了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及常用降压药物的合理应用,分析了高血压防治中体重管理的策略与意义,并对妊娠高血压及肾血管性高血压管理的进展及策略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讲解,呈现了一场高质量的学术盛宴


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众多高血压领域诊治专家,由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李玉明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红教授、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王守力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姜一农教授以及北部战区总医院的王效增教授张剑教授共同组成了主席团并主持了本次会议讨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教授、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李玉明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陶贵周教授、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王守力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杨巍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姜一农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红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杨萍教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郑万斌教授担任讲者,为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演讲。


李玉明教授简短的开场致词后与王效增教授分别逐一介绍了众位高血压领域专家,并对专家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孙英贤教授分享了“高血压诊治新进展2022”。通过对有关“高血压强化降压治疗“的高质量文章的解读,围绕降压策略、降压目标值及强化降压副作用评估,详细阐述了高血压强化降压治疗的可行性。孙英贤教授指出高血压强化降压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心肌梗死、中风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强化降压比标准方案有更好的血管保护作用。研究表明在高危患者中,强化降压还有其他好处,包括收缩压低于140mmHg的患者。SPRINT研究、STEP研究以及NEJM研究等均验证了对高危人群进行强化降压的益处。且美国一项关于强化降压的副作用的研究表明:强化降压治疗未增加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因此,在比明显增加副作用的条件下,高血压强化降压治疗是可实施。



李玉明教授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此共识于2021年6月24日发表。他建议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余生ASCVD风险评估,以预防未来心血管病的发生,并表示生活方式也是高血压早期干预的重要方法。随后,李教授对降压降脂的目标值、降压策略的选择、降压药物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他指出:所有高血压患者,均需尽早进行血脂等各项ASCVD危险因素筛查、定期检测血脂谱,评估个体ASCVD危险分层,确定降压和降脂目标值;无论是否采用药物治疗,均应重视生活方式干预,提倡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指导建议;所有ASCVD高危,极高危和超高危的高血压患者,均需立即同时启动降压联合降LDL-C药物治疗,及早实现血压和血脂双项长期达标;中危ASCVD的高血压患者,若<55岁,需进行余生ASCVD风险评估,对余生ASCVD高危或伴LDL-C≥2.6mmol/L者,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可考虑启动降LDL-C药物治疗。只有提高高血压患者降压联合降脂长期治疗的依从性,才能获得ASCVD防控的最大受益。



陶贵周教授介绍了“常用降压药的合理应用”,围绕高血压诊断、评估、治疗及长期随访进行了精彩讲述,清晰地解析了临床上一些常用降压药的药理学特点、降压疗效及副作用。陶贵周教授指出:1.“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是所有高血压患者必须遵循的非药物治疗方式;2.高血压的治疗包括分级治疗,主要目标是达标和控制危险因素,减低其并发症的发生;3.高血压药物合理应用的关键在于注意个体化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4.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长期随访构成每个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方式。



王守力教授分享了“久坐行为与高血压”,分别从“什么是久坐行为、久坐行为对高血压的影响、如何防治久坐的影响以及运动推荐与步行”,四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讲述。王守力教授指出当运动时间相同时,久坐时间越长,全因死亡率越高。此外久坐行为是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久坐行为可促进血压升高。有规律的运动不仅有助于直接控制血压,还有助于通过控制体重,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减少死亡率和心血管风险。因此要减少久坐行为,在排除运动禁忌症的条件下,适当增加运动量有益于身体健康。



妊娠期高血压是女性高血压最具特殊性时期,姜一农教授围绕“妊娠高血压管理的进展”进行了精彩讲述。姜教授介绍了妊娠期高血压的定义及分级、分类标准,分析了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与长期心血管风险的关系。她指出:妊娠期高血压极大的增加了母婴风险,应从预防着手并且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变,若孕妇血压达到140/90mmHg则应开始启动药物治疗。甲基多巴、拉贝洛尔可用于妊娠高血压急症。目前,没有一种降压药物是绝对安全的,在选择药物时,应权衡利弊,并在给药前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讲解。



陈红教授对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的热点研究进行了解读,为我们带来了时下最前沿的研究进展。陈教授首先分析了阿利西尤单抗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并介绍PACMAN AMI研究提出的观点:早期使用阿利西尤单抗可延缓和稳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斑块进展。随后对CHAP研究提出的:轻度慢性高血压(CHTN)降压治疗可改善妊娠结局这一观点做出了详细报告,提出应将CHTN孕妇的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SPYRAL HTN-ON MED pilot是一项关于去神经治疗对降压效果影响研究,此研究表示:去神经治疗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辅助治疗方式。最后,陈教授对POISE-3研究和TRANSLATE-TIMI 70研究做出了详细介绍,指出围手术期避免低血压策略与避免高血压策略对30天主要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没有差异。



杨巍教授介绍了“从修复与损伤看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病理过程、发病机制、损伤因素以及修复机制进行讲解并列举了典型病例分析,杨巍教授指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损伤负荷呈正相关;损伤负荷=损伤强度×时间;动脉粥样硬化处于损伤与修复的动态平衡中;去除损伤因素,增强修复因素,血管壁功能恢复,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和压力负荷成正相关,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压力负荷,在保证器官灌注的前提下,压力越低越好。



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且增加中风风险,杨萍教授为我们分享了高血压防治中体重管理的策略与意义。杨教授为我们讲解了肥胖引起高血压的机制,表示肥胖可激活SNS、RAAS系统来引起高血压,随后为我们介绍了美国高血压减重策略:推荐人们进行低钠高钾饮食及间歇性禁食/轻断食;进行适当体育活动,减少久坐;对于生活方式改变治疗反应有限且BMI≥30kg/m2或BMI≥27kg/m2且存在体重相关合并症的患者可考虑采用药物治疗;BMI≥40kg/m2或BMI≥35kg/m2伴合并症:Ⅱ型糖尿病伴BMI≥30kg/m2的患者如果在接受合理药物治疗时血糖控制不佳,可作为手术治疗的候选人群。



中国人高血压患病率高,患病人数众多但控制率极第低,针对这一现象,郑万斌教授为我们提供了“从共识到临床,多维度解析高血压-治疗欣观点”。郑万斌教授首先为我们系统介绍了利钠肽系统对血压的调节机制,他指出:利钠肽系统具有降压及靶器官保护双重作用,诺欣妥在增强利钠肽系统的同时,抑制RAAS系统,发挥相比于传统降压药物更好的降压效果及靶器官保护作用,并得到了多个指南及共识的推荐,同时临床研究证实,诺欣妥具有心肾脑保护作用,可逆转心室重构,延缓eGFR下降,满足同时合并心脏、肾脏及脑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需求。



王效增教授讲述了“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治-肾动脉狭窄的诊治进展”。近年来,肾动脉狭窄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肾动脉狭窄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王教授指出,多普勒超声、CTA、MRA及血管造影术都可用于肾动脉狭窄的诊断,随后,王教授对肾动脉狭窄的药物治疗、内科介入治疗及外科介入治疗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表示,药物治疗不能阻止肾动脉狭窄的进展,但能帮助控制血压,改善症状,内科介入治疗中的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适用于纤维肌发育不良患者,经皮肾动脉支架术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及大动脉炎患者。若肾脏已无功能,可考虑外科肾脏切除以控制顽固性高血压


总结

此次线上学术盛宴紧跟实时热点,密切结合临床,各位专家围绕高血压病这一临床常见病症进行了专业且详尽的讲解,内容新颖丰富,演讲各具风格,给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对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有了更加专业的理解,为临床医师在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