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CF2022|东北危重心血管病论坛(6.10)报道

2022-06-16 23:57:00
admin
原创
451

2022年6月10日,东北心血管病线上论坛(eNCF)--东北危重心血管病专场如期召开 。


本次论坛共分为上下两部分,首先由韩雅玲院士发表第一场论坛的致辞,第一场论坛由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定尹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陶贵周教授组成了主席团并主持了本场会议讨论;讲课嘉宾邀请到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龙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悦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佟倩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曲鹏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贺玉泉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刘斌教授



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对2022AHA/ACC/HFSA心衰管理指南更新要点进行解读,通过对心衰的分期/分类、诊断与预防、治疗等多方便进行解读,强调了指南中更新的“金三角”+SGLT2i=新四联的治疗方法、ARNI被推荐作为RAS抑制剂治疗HFrEF的首选基础治疗药物、SGLT2i成为唯一贯穿心衰所有阶段的推荐药物等。随后提出了心衰的综合管理策略以及特殊情况的心衰管理策略。强调了需要加强心衰的早期管控和上游治疗,并指明了GDMT的精髓。韩雅玲院士还指出了新定义HFimpEF的临床功效、HFpEF新观点等。最后,韩雅玲院士特别强调需要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如生活方式改善,低盐饮食)、多措并举综合防治的重要性。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龙教授针对室速电风暴的治疗进展,指出了如下几点:导管消融在ICD保驾下是控制室速电风暴的重要手段;折返是主要机制;窦律基质的干预效果理想;室早、Purkinje纤维网触发也是重要靶点;针状导管、温度微孔灌注导管可助力消融;心梗后电风暴最佳消融时机存在争议,支持早期(30天内)消融,但不支持急诊消融(48小时内)和预防性消融;去交感神经干预手段多,对各种病因所致电风暴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悦教授介绍了循环辅助装置在心脏急危重症中的应用。李悦教授首先介绍了心脏急危重症的早期治疗情况以及死亡率在急诊介入前后的变化趋势,由此引出了IABP的功用和原理及其所对应的风险。李悦教授广泛地介绍了IABP发展历程、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IABP的局限性等。此外,李悦教授介绍了其他相关辅助装置如ECMO、IMPELLA、pVADs、HeartWare、HeartMate等,并综合多种参数比较了它们的优劣,最终介绍了我国心室辅助装置的研发进展。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佟倩教授讲解了终末期心衰的治疗与展望。精炼的介绍了心衰的发展阶段以及终末期/进展性/顽固性/D期心衰的定义、AHF的临床病程、AHF的及时转诊助记符“I Need Help”及诊治过程,综合多方面因素指出,AHF是心衰患者的终末阶段;对于心衰的治疗而言,可分为以药物治疗、电子设备、介入手术为主的常规治疗以及高级治疗、姑息治疗等。她还强调需要重点关注于决策、恢复、移植等操作作为终末心衰期治疗的桥梁作用。最后,佟倩教授对心肌再生等领域做出了总结与展望。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曲鹏教授围绕“如何应对异常凶险的胸痛:急性左主干闭塞心肌梗死”主题带来精彩发言。他首先从心电图表现、病情实例等方面阐述了左主干闭塞心肌梗死的情况。随之,曲鹏教授引入了一系列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回应,例如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间、左主干AMI的应对方法、心肌缺血的再灌注损伤、支架植入的选择问题等等。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的贺玉泉教授以心源性休克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为题作了精彩汇报。贺玉泉教授首先介绍了心源性休克的定义、病因及其诊断标准、诊断流程、及其有关治疗策略。贺玉泉教授还重点介绍了其治疗有关的血管活性药物的种类、结构、合理应用方式等。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刘斌教授围绕CHIP患者介入治疗中的血流动力学支持的时机与方法进行讲解。刘斌教授首先指出了CHIP病例PCI术前预先循环支持可以保障术中休克患者以及手术者的稳定状态、从多重角度提升救助成功率等优点,从而最终得以降低患者短期死亡率。刘斌教授同时认为随着ECMO的普及以及fast-Ecmo技术的应用,术前置入ECMO联合IABP也可能是一种选择,建立一个多学科循环支持团队对于改善此类患者的短期预后有益。

上半场论坛到此告一段落,诸位专家皆贡献出它们宝贵的学术经验供听众们参考和学习,激发了我们的临床工作的新动力。下半场论坛由北部战区总医院王效增教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郑杨教授组成了主席团并主持了本场会议讨论。郑杨教授进行论坛开场致辞,接着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波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金元哲教授、辽宁省人民医院的侯爱洁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杨巍教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兆龙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李晓东教授担任讲者,为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演讲。



首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波教授深入讲解了介入无残留时代STEMI的处理策略。他以AMI血栓的病理机制为始,从精确性的实现困难引入支架植入问题,并通过愈合问题引入STEMI介入无残留的理念。于波教授指出,ACS治疗模式作为当前学术前沿,能够在临床上避免部分患者的支架植入,并详细介绍了EROSIN研究的历程与必要性,为相应医疗工作者的临床工作提供方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孙英贤教授介绍了冠脉弯曲及钙化病变后扩张球囊的应用。他首先以各式相关病例作为背景,说明了扩张球囊应用方面遇到的困难,并着重介绍了全新一代的扩张球囊。孙英贤教授从物理构造、结构分析、生化功能、实验验证以及临床分析等多方面说明了新球囊的优越性,让大家了解并体会到了新兴技术的力量。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金元哲教授阐述了急性肺栓塞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情况。他从急性肺栓流行病学的背景中,指出其隐匿性及易被忽视性,进而为大家介绍了急性肺栓塞的概念与分类、国内外指南。强调了PE是一种潜在的改变一生的疾病,治疗PE患者远不止最初的抗凝治疗。PE患者尤其是诊断后的第一年可能会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所以需要在确诊PE后不久即关注生活质量,从而早期识别与诊断。及时有效的救治和规范的随访与管理可以降低肺栓塞患者死亡率。



辽宁省人民医院的侯爱洁教授以“上医治未病—从2020共识看心梗后心衰的‘防’与‘治’”为题作了精彩报告。她从心梗后早期心衰发生率出发引出心室重构的概念以及新兴的定义,并着重介绍了AMI早晚期重构的特点、流程与侧重点,比较了其间差异。接着,侯爱洁教授讲述了对心室重构的诊断、治疗和处理,强调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脏重构临床治疗的重要作用,并精炼总结了近几年来ACC更新的亮点。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杨巍教授则围绕冠脉内溶栓在急重症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与偱证进行分享。他首先通过病理改变、血栓的性质及形成级别、死亡率、治疗原则等方面对急性心肌梗死作了全面介绍,强调以往溶栓治疗方案及技术的不足和局限,从而引出溶栓措施和机制的最新进展,并通过案例分析着重突出了冠脉内溶栓治疗方案的优点。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徐兆龙教授作了名为“《心房颤动目前认识和治疗建议2021》浅析”的报告。徐兆龙教授从房颤的相关定义出发,依次介绍了房颤的分类、危害、筛查、临床评估、影像学检查、治疗及抗凝策略、复律情况、节律及心室率控制、上游治疗等方面,全面围绕《心房颤动目前认识和治疗建议2021》文章作出了细致的分析和解读。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李晓东教授阐述了右心衰竭的评估与管理。李晓东教授先从右心室生理学的角度切入,总结了左右心室对后负荷增高反应的区别,从病理生理的角度给出了右心衰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其体征,并介绍了由此而来的心肾综合征、心肝综合征等。


总结

东北地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东北心血管病论坛危重症专场作为会议品牌论坛,一直围绕东北地区心血管疾病特点,针对性设计讲题,东北三省专家全方位、多层次地为全国同仁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的学术盛宴。众位专家的讲述、评议和讨论也从多个角度碰撞出了精彩的思想火花,各位同道相互借鉴、相互提升,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指明方向。相信在韩雅玲院士的带领和推动下,定能早日迎接东北地区心血管疾病诊疗的拐点到来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