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CF2022|高峰论坛(6.11)报道

2022-06-14 13:05:00
admin
原创
314

2022年6月11日,东北心血管疾病高峰学术论坛隆重召开,本次学术盛宴共分为四部分。邀请了8位院士、2位国外心血管领域的顶级专家和7位国内心血管领域的权威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对心血管领域前瞻性研究及治疗进行经验分享,为心血管疾病治疗及未来心血管的发展给出了方向,让众多心血管医师受益匪浅。


论坛第一部分由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高炜教授,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张萍教授担任主席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提出,优质的医疗保障是做好康养的灵魂。在五指山地区高龄老人康养需要建设优质的医疗资源,五指山气候宜人,哮喘患者可以得到很好的治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患者得到很好的控制。以五指山为基地建设中国式梅奥医院,建设中国营养代谢中心,为中国医疗带动康养,实现体医融合、医疗服务和养老整合的模式。



北京协和医学院刘德培院士给我们带来了《系统生物医学与健康促进》讲座。系统生物研究目的揭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机制,提供诊防治方法和措施。未病先防——没有疾病时预防疾病发生,已病早治——已发病及时治疗,既病防变——既发病防止疾病发展恶化,愈后防复——疾病痊愈后防止复发。系统生物医学从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研究生命全过程。



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分享了《冠心病抗栓治疗新视角及我们的探索》。提出做中国人自己的数据,设计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项目,创建完整的抗栓优化诊、防、治体系和示范平台。分享了冠心病抗栓治疗策略探索,包括同时缺血和出血双高危患者优化抗血小板治疗的探索OPT-BIRISK研究,STEMI急诊PCI围术期优化抗凝研究BRIGHT研究,新型DES植入术后缩短DAPT疗程的新策略I LOVE IT-2研究,长期抗栓治疗胃肠道损伤防治OPT-PEACE研究等,韩雅玲院士提出今后重要研究方向:结合风险评估(尤其是高出血、双高危人群)和新的监测手段(如胶囊内窥镜),精细、动态、个体化地确定合适的治疗策略降阶抗栓治疗,减少出血和药物不良反应,实现患者抗栓净效益的最大化。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分享了《支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概念和证据》。新出现或加重的冠脉狭窄病变定义为:(1)在第一次冠脉造影无狭窄病变的血管段第二次造影时出现>30%的管腔内径狭窄;(2)在第一次冠脉造影已出现非阻塞性病变(<50%)但第二次造影时出现>80%的内径狭窄的加重。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支架植入导致持续的血管和全身炎症,这与斑块负荷和不稳定斑块的进展表型有关,其潜在机制涉及血管损伤引发的急性期反应,表现为血清SAA-1、CRP和LBP水平的升高等。



论坛第二部分由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袁祖贻教授, 南京市第一医院陈绍良教授,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刘斌教授, 北部战区总医院王祖禄教授担任主席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带来了《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下一个十年方向展望》的讲座。完全可降解药物支架(BRS)诞生源于“血管功能恢复治疗(VRT)”的理念,其利大于弊,同时向我们讲述冠脉功能学的发展历史及大型临床研究,介绍了瓣膜疾病的介入治疗。最后提出介入无植入是我们的梦想,外科手术不会消失,仍是介入治疗后备和后盾。



同济大学陈义汉院士给我们带来了《心脏的神经属性-神经递质工作模式的泛化意义》,介绍了窦房结起搏细胞核心基因调控网络,绘制了单细胞分辨率“心跳中枢”细胞分子全景图,细胞影像学验证起搏细胞潜在的标志物Vsnl1,进一步证实谷氨酸递质系统在人类心房心肌细胞中存在功能性表达。最后陈院士提出心律失常领域有待攻关的问题,包括颤动的物理学和生物学原理、心律失常的干预靶点和化学药物研发心律失常的生物治疗。



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院士介绍了《基础研究对新药研发的启示》,创新性提出心律失常发生的离子靶点学,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应对上述离子通道有作用,并指出理想药物应作用于多个靶点,恢复离子通道的平衡。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吴以岭院士向我们介绍了《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研究》。脉络学说指导提出调营卫气血用药规律,采用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汉至近代治疗脉络病变2487首方剂,532味药物,提出治疗脉络病变调营卫气血等用药规律。



论坛第三部分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胜华教授,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李玉明教授,  北部战区总医院王效增教授担任主席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为我们介绍了《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与心脑血管病预防》,可穿戴设备无创、便捷、数据采集效率高,实时或定期监测生命体征,便于疾病初筛或预警,人工智能快速处理大量医疗数据,极大地节约时间,标准化处理、可重复性好,不同医疗机构结果可比性强,从而最大限度地解放医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带来了《中国临床心血管研究分析》学术报告,马教授致力于推动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提升,建设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专病中心,提出打造国际一流心血管大数据平台提供完整的临床服务能力提升方案实现临床、科研、人才培养全面发展。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黄岚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心衰患者心肾综合症的临床处理》。心肾综合征研究起步晚,现有的治疗措施针对性不强,且该类患者预后较差。黄教授提出CRS治疗手段应着重针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围绕血流动力学以及神经内分泌平衡选择联合治疗,同时兼顾心肾原发疾病的治疗。尽管神经体液拮抗剂可能引起肾功能的适度恶化,但其可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对肾功能的错误解读可能是导致急性心衰患者不能达到有效缓解、指南推荐药物剂量不达标的重要原因。



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带来了《心衰患者植入器械治疗进展》讲座。CRT在心衰非药物治疗最重要,优点是可以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ICD是降低猝死最有效的手段,经静脉放置除颤器电极,临床广泛应用,适用于绝大多数非缺血性心衰患者,一级预防的推荐等级降至IIa。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起搏优势更加生理、简单、费用比CRT低,前景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优势临床效果好,更加适用于老年、高手术风险患者。二尖瓣钳夹术治疗心衰合并重度MR可改善症状及死亡率,但临床试验的结果不同,长期疗效有待观察。房间隔分流术可改善心功能及降低心血管事件,但远期再狭窄及闭塞发生率高达50%。另外,心室重建术能显著缩小左室收缩末及舒张末容积,改善心功能,但远期效果尚需证实。



论坛第四部分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 上海市胸科医院何奔教授, 北部战区总医院荆全民教授和北部战区总医院徐凯教授担任主席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给我们介绍了《FFR和IVUS对冠脉治疗病变PCI策略的意义(FLAVOR研究)》。在冠脉临界病变的患者中FFR指导的介入治疗策略的临床结局不劣于IVUS指导的介入治疗策略,其临床结局为2年内的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任何血管再重建。FFR指导的介入治疗明显减少支架植入。两组患者通过西雅图问卷的心绞痛程度未见明显差异。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波教授分享了《OCT在临床的应用研究及展望》。腔内影像学和功能学在临床各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应用流程越来越规范,其可优化指导PCI全程治疗策略,指导ACS各类复杂病变,优化冠脉斑块的危险分层,识别“高危斑块”、“高危患者。



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教授团队田庄教授介绍了《厚型心肌病药物治疗进展》。新型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打破了厚型心肌病(HCM)治疗近40年没有新药的困境。Mavacamten为全球首创的心肌肌球蛋白变构抑制剂,直接作用于HCM病理生理机制本身。多个全球临床试验充分证实Mavacamten治疗可显著改善HCM患者运动能力、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和心脏重构,且安全性良好。中国PK研究已经完成,III期临床研究EXPLORER-CN正在进行中,期待未来提供更多的中国数据,助力尽早中国获批。



来自纽约西奈山伊坎医院的Gregg Stone教授给我们进行了《Selecting Between PCI and CABG for Left Main Disease: Do we finally have the evidence?》的讲座。Stone教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