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CF2022|CSC青年学组论坛(6.9)报道

2022-06-10 17:05:00
admin
原创
442


2022年6月9日,2022年东北心血管病论坛(eNCF)——青年学组专场以网络直播的形式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多位全国心血管领域知名专家,共同探讨目前心血管病学领域的新技术、新话题、新进展和新挑战。

本次论坛邀请到了北部战区总医院的韩雅玲院士作为大会主席。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程翔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龙德勇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的徐凯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张英梅教授担任讨论嘉宾。邀请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刘彤教授、上海市东方医院张奇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贾海波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程慧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张基昌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梁振洋教授开展讲座。


会议开始,程翔教授作为主持人致开场辞并介绍了大会主席韩雅玲院士和各位讨论嘉宾和讲者教授。


(图1:程翔教授致开场辞)


首先是来自北部战区总医院的韩雅玲院士带来的题为《如何成功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的精彩讲座。


(图2:韩雅玲院士开展讲座)


韩院士首先指出,临床研究的意义就改变临床实践,随后,韩院士详细介绍了开展高质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具体方法,并引出了RCT中体会最深的2个案例,分别是BRIGHT研究,其精髓在于熟悉不同抗栓药物药代药动特点和临床难点问题是驱动创新治疗策略的动力;和OPT-PEACE研究,其精髓在于跨学科合作寻找创新思路,聚焦临床热点,利用创新手段寻找新的证据。


(图3:韩雅玲院士的讲座讨论环节)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针对张英梅教授提出的对于刚接触临床研究的青年学者,应该以什么研究起步的问题,韩院士解答到,三期临床研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经费需求相对可控,并且国家有明确要求,临床终点明确,青年学者可以先把重点放在锻炼协调能力上来,注重对流程的熟悉,培养与合作机构的信任感。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刘彤教授带来的题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与微循环保护》的精彩讲座。


(图4:刘彤教授开展讲座)


刘教授首先强调,STEMI再灌注治疗后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不容忽,并且其定义也在不断更新,随后刘教授分享了对共识意见的独到见解:1,多种因素共存时,发生急诊PCI术中CMD的几率更高;2,诊断技术不断发展,需要结合临床实际应用,并介绍了急诊PCI术中常用的微循环评估技术方法;3,CMD防治策略从药物防治策略、非药物防治策略和优化手术流程三方面着手,进行围手术期干预,并介绍了急诊PCI时CMD防治常用药物,给出了对于STEMI患者实施急诊PCI术相关建议和临床PCI术中的微循环保护操作流程相关建议。随后徐凯教授就药物防治策略的药物具体选用提出疑问,会场嘉宾展开了相关讨论。


上海东方医院张奇教授的讲座题为《“冠脉完全血运重建”2022再认识》。


(图5:张奇教授开展讲座)


张教授表示,冠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与预后密切相关,强调了病变部位和缺血程度对预后的影响,并指出完全血运重建可以改善临床预后,但是既往针对“完全血运重建”理念的共识要有重新认识,提出了临床实践中无法做到“完全血运重建”和是否所有患者需要做到“完全血运重建”这两个问题,引出了选择血运重建治疗目标的话题,随后分享病例,就前降支闭塞、回旋支狭窄讨论是否还需要进行血运重建,以达到“完全血运重建”目的。最后总结,功能性完全血运重建是当代主流;左主干及前降支近端病变,是血运重建治疗的首要必须考虑目标;血运重建方式和完整性需要考虑患者的临床因素;血运重建治疗后严格二级预防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随后徐凯教授对于杂交手术面临什么问题与何时选择提出疑问,张教授进行了相关讨论。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贾海波教授带来的讲座题目为《斑块侵蚀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机制新认识》。


(图6:贾海波教授开展讲座)


贾教授首先指出,斑块侵蚀是导致心肌梗死的重要机制,斑块侵蚀相比斑块破裂具备完全不同的特征临床及病变特征,随后介绍了斑块侵蚀存在导致ACS事件发生的深层机制,指出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斑块侵蚀引发ACS事件发生的启动环节,斑块内部微结构失平衡是ACS事件发生的核心环节,继发血栓形成是造成ACS事件发生的终极环节,并总结,斑块侵蚀致ACS的发生是机体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后贾教授介绍了哪些人群、血管、斑块易于发生侵蚀,并表示根据既往研究斑块侵蚀不同于斑块破裂,具有独特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是可预测的临床整体,病因机制的不同可能是导致对于支架治疗效果不同的根本原因,轻中度狭窄的斑块侵蚀造成的ACS患者或许药物治疗是更佳选择。最后,贾教授介绍了Erosion研究及其带来的2个启示,斑块侵蚀是否为均质的临床整体,斑块破裂是否可以采用非介入治疗策略。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张基昌教授今天的授课题目为《心脏器械植入后心律失常的治疗》。


(图7:张基昌教授开展讲座)


张教授首先介绍了心脏器械植入患者心律失常发生原因,随后指出器械植入后心律失常问题依然未解决,并介绍了器械植入后引起心律失常分类,强调器械植入诱发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长期依赖右心室起搏,随后介绍了相关的MOST研究、SAVE-PACE研究、DANPACE研究和英国起搏和心血管事件试验(UKPACE)。张教授还重点介绍了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MT)和装置故障诱发的心律失常。还有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如TAVR和ACS的治疗也是心律失常原因之一。随后张教授介绍了相关的药物治疗、器械功能优化、起搏干预射频消融、ICD治疗和电复律,并强调起搏器自身的管理和功能十分重要。随后张教授指出ICD不恰当的治疗有可能诱发室颤和其他心律失常,介绍了ICD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和治疗策略。最后,张教授进行了总结,心脏器械植入治疗是心血管病治疗领域重要的技术革新,需重视器械植入导致的心律失常的预防、监测;器械本身的优化管理可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并再次强调器械植入术后的心律失常的管理十分重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程慧教授讲座的题目为《<中国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图8:程慧教授开展讲座)


程教授首先指出问题,微血管病变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临床重视度不足。随后程教授介绍了冠心病治疗的新靶点半个世纪冠脉微血管病变的探索历程,指出2020年中国共识针对MVD提出了具体定义目前并没有公认的MVD定义。随后程教授解读共识意见,共有6大板块,从多学科入手,聚焦于CMVD整体治疗:1,CMVD是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导致结构异常和功能异常;2,关注“微血管病”与“大血管病”之间的紧密联系;3,CMVD临床精准评估需要多学科协作;4,CMVD的诊断需结合四方面的证据;5,微循环功能评价可结合多种血管活性药物和有创技术;6,延缓MVD的总体治疗思路。最后,程教授总结,微血管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临床重视度不足;国内外缺乏对微血管疾病的统一定义、诊断标准及治疗策略,本共识是首部探索MVD防治策略的专家共识;本共识从MVD/CMVD的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评估、诊断、辅助技术及治疗策略全方位提供建议,为CMVD的防控、诊治增加了新的思路。


北部战区总医院的梁振洋教授带来的讲座题目为《ECMO在CHIP中的应用——ECMO联合IABP辅助下复杂危重冠脉PCI一例》。


(图9:梁振洋教授开展讲座)


梁教授以病例分享的形式介绍了ECMO在CHIP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患者的基本情况并展示了病例的冠脉造影影像,随后介绍了ECMO适应症V-A-ECMO,并介绍了VA-ECMO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VA-ECMO+IABP的联合应用的原则和目的。梁教授分享了VA-ECMO的插管方法及要点和VA-ECMO的管理,流量管理和抗凝管理,介绍了常见其并发症和撤机的相关注意事项。最后梁教授介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随后,会场嘉宾展开了热烈讨论,程翔教授就射血分数和外科搭桥手术的要求指出该技术的应用可以给患者更好的治疗机会,徐凯教授就撤机的标准提出疑问并展开相关讨论,龙德勇教授就ECMO和射频消融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体会,张基昌教授就南北现象和冠脉关注不足展开了交流。


(图10:徐凯教授对今日论坛进行总结)


最后,徐凯教授代表韩雅玲主席和整个会务组对今天的论坛进行了总结,感谢参加会议的每一位讲者和讨论嘉宾为全国各地的参会者带来内容丰富讲座和讨论,尤其感谢韩院士发表的演讲,并指出此演讲结合韩院士自己的研究经历,内容详实,贴近生活,对于青年学者意义非凡,可以充分引领广大青年学者走上自己的科研之路,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刘彤教授和程慧教授从不同的角度,从STEMI患者术后微循环的保护以及多学科的微循环疾病诊断和治疗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临床研究意义重大。张奇教授带来的关于完全学运重建再认识的讲座以及贾海波教授带来的关于斑块侵蚀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机制的新认识的讲座,张基昌教授带来的心脏器械植入后心律失常的治疗的讲座,以及梁振洋教授带来关于ECMO在CHIP中的应用,ECMO联合IABP辅助下复杂危重冠脉PCI病例分享都是当下热点话题,广大医务工作者可以从中收获很多,掌握时下最新观点和进展,并再次感谢韩院士和各位授课教授的精彩奉献,感谢程翔教授、龙德勇教授、张英梅教授的积极参与。



最后,徐教授对因疫情原因,大会未能线下举办表示遗憾,并期待下次线下相聚,就心血管领域热点问题,与青年学组包括国内的青年专家、广大青年医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同时欢迎大家来沈阳,并再次对参会的各位表示感谢。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