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 笃行致远——NCF2023介入新进展论坛报道

2023-07-04 10:38:00
乔明月
原创
2041

     2023年6月18日,东北心血管病论坛于沈阳召开之际,介入新进展论坛如期进行。本次论坛邀请了国内冠脉介入领域的众多知名专家,旨在交流国内外冠脉介入研究新进展,对冠脉介入领域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经验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冠脉介入专业医师的临床水平,以造福更多的患者。 

     本次论坛分为上下半场,内容涵盖了冠脉介入的多个领域。上半场主要就CHIP介入治疗的策略;ECMO植入术后血栓的形成机制及处理策略;RDN新进展;药物球囊最新临床研究分享;近端优化(POT):所有双支架术都需要两次POT吗?;循环支持在高危复杂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如何利用透视确定左主干开口最佳投照角度几个冠脉介入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本次论坛上半场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贾大林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佟倩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陶贵周教授、大庆油田总医院孙志奇教授、运城市中心医院郝六一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赵巍教授、陆军第82集团军医院王祥贺教授担任主持。精彩的演讲阵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翔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卢成志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王智慧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晋军教授、白求恩和平医院赵玉英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王斌教授组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教授带来了题为《CHIP介入治疗的策略》的报告,CHIP强调的是复杂、高危、有介入指征但外科治疗也束手无策的患者。而机械辅助循环装置可为高危CHIP保驾护航。周玉杰教授就CHIP的概念、CHIP团队及管理、CHIP的风险与获益、CHIP精华技术、CHIP病例进行了探讨与分享。CHIP患者需要充分的术前评估(权衡风险与获益)与心内科相关科室的紧密合作,对术者及相关团队有很高的要求。对于CHIP患者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考虑,从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翔教授带来了题为《ECMO植入术后血栓的形成机制及处理策略》的报告,马翔教授详细介绍了并发症分类,分析了血栓产生的原因以及凝血、抗凝与纤溶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平衡,系统讲授了抗凝的管理与监测、抗凝的方法和目标以及ECMO的运行管理、并发症、运行期间的维护、植入后的管理等内容。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卢成志教授带来了《RDN新进展》的报告,卢成志教授围绕RDN的发展历程,从RDN技术的消融原理、不同器械知识的分辨、RDN手术策略的选择到RDN适应症的筛选、技术操作要领的掌握及RDN相关临床研究/共识的解读。对RDN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展开了深入探讨。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王智慧教授带来了《药物球囊最新临床研究分享》的报告,王智慧教授为我们详细解读了药物球囊最新临床研究Basket Small2研究,Basket Small2研究是全球最大规模第一个在小于3mm原发病变血管中DCB与二代最新支架的头对头研究,为冠脉小血管病变患者提供一种重要的介入治疗选择。研究证实,DCB在12个月的MACE事件发生率不高于DES,达到非劣性终点,为冠脉小血管病变患者提供一种重要的介入治疗选择。DCB-ONLY术后4周的DAPT时间,相对于DES(大于6个月),出血事件稍减少。DCB因为“介入无植入”,突出优势在于冠脉无永久性植入材料,可能会减少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期待更长的随访结果。另外,ACS及大血管原位病变将是DCB的下一战场。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晋军教授带来了《近端优化(POT):所有双支架术都需要两次POT吗?》报告,晋军教授介绍了常用双支架术式的流程及POT时机、POT应用现状及进展、第二次近端优化在双支架术中的争议,并总结指出:目前缺乏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POT的优越性,POT能否取代KBI抑或是与KBI相结合尚无定论。关于Re-POT的研究目前也只是复制了其在体外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力学效应,验证了Re-POT的可行性。单支架研究中,部分体外实验验证KBI+POT优于KBI,但目前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


      白求恩和平医院赵玉英教授带来了《循环支持在高危复杂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报告,赵玉英教授从机械循环支持治疗装置概述、机械循环支持治疗在复杂高危PCI术中的应用、机械循环支持治疗在AMI合并机械并发症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北部战区总医院王斌教授带来了《如何利用透视确定左主干开口最佳投照角度》报告,王斌教授给我们介绍了他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实用且有效的方法:利用透视角度确定左主干开口的最佳投照角度。该方法基于冠状动脉窦的解剖结构,在透视下,分别送J型头导丝到右冠状动脉和无冠状动脉窦,找到两根导丝最低点重叠的投照角度,记录下此时的C型臂角度,更换造影导管至此角度,我们即刻获得左主干最佳投照角度。与CT所提供的左主干最佳投照角度相比,该方法真实有效。在此方法下指导左主干口部支架病变植入,左主干支架突入主动脉仅1.77mm,为患者下次再次行PCI提供方便。


     下半场主要就GPIIb/IIIa受体拮抗剂致血小板减少;冠脉PCI术中无复流的处理;ECMO支持下病例;复杂分叉病变处理一例;当慢闭遇上钙化;命悬两线,左主干及右冠开口均次全闭塞一例;无残端CTO投资病例进行经典病例分享。

     本次论坛下半场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苗驰教授、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晋群教授、大连中心医院郑晓群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齐斌教授、本溪市中心医院刘爱军教授、渭南市中心医院赵洋教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李强教授担任主持。病例分享阵容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佟倩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波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陈根锐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经子兰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牛铁生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赵巍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李子琪教授组成。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佟倩教授带来的《GPIIb/IIIa受体拮抗剂致血小板减少》报告为我们带来了一例相关的病例分享并由此为我们详细讲解了突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可能原因及分型,并总结了如予患者GPIIb/IIIa受体拮抗剂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小板数量,观察皮肤瘀斑、血尿、消化道出血等表现,预防致命性的脑出血、消化道大出血。在应用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后2-4小时内复查血常规,以求尽早发现GIT,一旦发生,即刻停用,必要时输注血小板,丙种球蛋白及激素可能有效,均能恢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波教授带来的《冠脉PCI术中无复流的处理》报告为我们探讨了PCI术后无复血流或慢血流的定义、分类及病因、高危因素、不良结局、AMI 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急诊PCI时无复流防治常用药物及使用方法。我们应重视个体化差异及危险因素评估,减少无复流发生风险。无复流多发生于血栓负荷较重者;优势型、粗大的RCA;血运重建时间较晚者;高压后扩张时;LM+心源性休克者(IABP)。张波教授为我们总结了经验:粗大冠脉、直接PCI时,切莫盲目支架;强调OCT的重要性,尤其择期PCI时;切莫反复打造影剂,尤其直接PCI时;强调微导管给予改善微循环药物;强调血压的重要性。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陈根锐教授带来了病例分享《ECMO-IABP支持下双支旋磨CHI一病例》,通过这一病例为我们讲解了ECMO的适应症、并发症,并分享了陈根锐教授的治疗体会:ECMO为心功能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对于复杂危重患者,需要多学科密切配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北部战区总医院经子兰教授带来了《复杂分叉病变处理一例》,通过该病例的分享,经子兰教授为我们总结了复杂分叉病变处理的经验:分叉病变可选择双支架或单支架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策略;对个别病变复杂的分叉病变,若导丝不能成功通过,采用斑块“改良”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术前应仔细造影,充分认识分叉病变特点,可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牛铁生教授带来了《当慢闭遇上钙化》病例分享,牛铁生教授运用实战经验,从导丝的特性、指引导管的抉择、旋磨及激光等手段,给我们带来了冠脉重度钙化CTO的病例,合理升级导丝,正向介入行不通及时采用逆向策略,应用旋磨技术对钙化病变进行充分预处理,复杂病例简单化处理,整个手术过程行云流水,高水平完成手术。


     北部战区总医院赵巍教授带来了《命悬两线,左主干及右冠开口均次全闭塞一例》,并为我们分享了经验:介入治疗前,充分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除了术前嚼服的“急救一包药”,充分的肝素化,预先替罗非班注射,经外周静脉泵注替罗非班等等,都是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新发血栓形成和慢血流的风险;做好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准备或直接性主动脉球囊反搏术;防止指引导管嵌顿和深插,减少不必要的额外风险;术中尽可能“少冒烟”,减少造影次数,避免因推注过量造影剂而诱发的室颤;前降支和回旋支都得预留有导丝,万一发生意外情况时可以及时处理;考虑到血栓脱落至回旋支的可能,不推荐一上来就进行血栓抽吸;预防和减轻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急诊手术以开通血管恢复血流为主,不追求完美操作。


     北部战区总医院李子琪教授组成带来了《无残端CTO投资病例》,李子琪教授指出对于无残端CTO,应用常规方法进行PCI的开通率低,主要原因是难以判断闭塞血管入口以及导丝容易滑入边支,且极易导致血管夹层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遇到这种情况可借助IVUS的实时显像特性,识别无残端的闭塞血管入口,明确穿刺点及方向,进而开通闭塞血管。


总结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NCF冠脉介入新进展论坛在历经多年发展,见证了我国冠脉介入技术水平的提升。在全面建设健康中国的新征程上,新一代冠脉介入接力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力求真知,力见实效,以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斗志,奋力谱写冠脉介入发展的新篇章。




END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