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F 2023 | 心律失常论坛(四)专场(6.17)报道

2023-06-21 10:34:00
乔明月
原创
257

     2023年6月17日,东北心血管病论坛(eNCF)之心律失常论坛(四)专场以线下讲座的形式如期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多位全国心血管领域知名专家,围绕室性心律失常的消融及标测,带来精彩纷呈的学术讨论和报告。

     本论坛上半场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谢瑞芹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李航教授、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齐书英教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高频教授、大连市中心医院夏振伟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张基昌教授担任主席,由St.Georg Hospital, Hamburg欧阳非凡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陈明龙教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张萍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龙德勇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梁明教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王月刚教授担任讲者,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会议开场由高连君教授围绕《不典型房扑的诊断与消融策略》进行了详细汇报,分析了不典型房扑的原因主要涉及心脏外科术后、消融术后、心肌纤维化等不同方面,成因复杂,通常需要根据以往消融术式+心电图特点等多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他指出传统的标测技术可能不足以识别非典型心房扑动的关键峡部,比如不易稳定诱发、折返环路改变、心电图信息有限、周长改变等多个方面,可以利用多级冠状动脉窦激动顺序和传导时间来为诊断和判断机制提供独特的指导。同时,对于不典型新房扑动,高密度标测有助于更好地识别复杂的心律失常。高教授深入浅出地给大家带来不典型心房扑动的鉴别诊断与消融策略,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张萍教授带来了《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管理及临床意义》主题演讲。张萍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心衰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心室结构异常、心室代谢异常、心室电活动异常及神经体液调节异常。心衰可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同时室性心律失常可加重心力衰竭,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其药物治疗包括心衰优化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此外还可通过ICD植入、射频消融治疗、立题放射消融治疗、心脏移植治疗及自主神经调节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


龙德勇教授带来了《干性心包穿刺》的主题演讲。龙德勇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心包穿刺的进针点及进针角度。龙教授指出,穿刺的关键是确定壁层心包,穿过壁层心包后避免“裸”针损伤右室。接着龙德勇教授又详细介绍了带造影剂穿刺及无造影剂穿刺的方法及优点。最后龙德勇教授对干性心包穿刺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一个通道—Larrey三角、一个体位—左侧位、一个结构—壁层心包、一个确认—穿刺针进入心包腔。


陈明龙教授带来了《窦律下基质消融在持续性房颤消融中的应用》主题演讲。陈明龙教授指出,随着压力导管、AI指导下行高质量环肺静脉隔离技术的出现,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成功率较早年行单纯肺静脉隔离有了显著提高。研究显示,环肺静脉消融联合基质改良技术并未带来成功率的明显提升,因此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除环肺静脉隔离是否需要额外消融,到哪去做额外消融这一问题是至关重要的。陈教授最后总结道,轻度病变的房颤,无论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房颤,可仅行环肺静脉术,中度程度病变的房颤患者,建议同时行基质改良。


     梁明教授带来了《结构性心脏病外科术后常见VT标测与消融》主题演讲。梁明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先心病室速的发生机制,术后以疤痕-解剖屏障大折返为主,术前以局灶性为主。梁明教授指出,术前可通过心脏超声了解心功能、通过心脏CT三维重建、CARTO三维重建、外科手术记录、术中造影等方式全面掌握心脏解剖信息;术中行基质标测辨别疤痕区域和可能通道;对于消融结果判断应慎重,尤其是ICD植入术后患者;应正确掌握适应证,认真考虑/评估猝死风险。

王月刚教授带来了《ARVC室速的诊治进展》主题演讲。王月刚教授详细介绍了ARVC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其治疗方式包括ICD植入术、导管消融治疗。王月刚教授指出,ARVC室速的机制可分为自律性、触发性和折返性,其标测手段和消融策略包括三维基质标测、激动顺序标测、起搏标测和拖带标测。消融终点定义为室速不诱发或消除延迟电位。


END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