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 2024|瓣膜介入治疗新进展论坛精彩呈现
- 2024-07-04 09:55:00
- admin 原创
- 261
2024年6月23日8时30分,东北心血管病论坛之经瓣膜介入治疗新进展准时在沈阳线下进行。受大会主席韩雅玲院士的邀请,多位国内外该领域的著名专家共同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本论坛专家学者济济一堂,阐述了经导管主动脉瓣、二尖瓣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与会者尽情享受了这场饕餮盛宴
本论坛由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陈涛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张春鹏教授与北部战区总医院刘聪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讲者则由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张戈军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赵振刚教授、瑞士苏黎世大学赫兰心脏中心Maurizio Taramasso教授与香港伊丽莎白医院lee Michael Kang-Yin教授组成。
会议开场由知名专家张戈军教授以“球扩瓣中国上市后四年连续入组临床结果报告”为主题,张教授首先详细介绍了自NMPA批准以来,连续使用球扩瓣TF TAVR以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数据及瓣中瓣的相关数据,包括患者特征、主动脉瓣结构、植入的瓣膜尺寸及临床结果,并针对此临床结果总结到:球扩瓣在中国患者中取得高手术成功率( 98.7% ),其中包括复杂瓣膜形态的患者,如56%的二叶主动脉瓣患者;术中二次瓣膜植入的发生率极低( 0.3% );在二叶主动脉瓣和三叶主动脉瓣患者中达到相似且优异的临床结果;两种瓣膜类型患者的瓣周漏( PVL )发生率均极低(二叶1.0% vs三叶瓣0.4% )两种瓣膜类型患者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 PPI )发生率均极低(二叶瓣1.0% vs三叶瓣1.7 %)。最后张教授总结道,极佳的临床结果与全球性关键性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相一致,证实了球囊扩张式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是中国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接下来赵振刚教授分享了“经导管二尖瓣置换进展”的精彩报告,讲者首先介绍了二尖瓣反流在我国的发病率高,患者基数大,但未得到相应的手术治疗。相比TEER(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已趋于成熟,TMVR(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发展相对缓慢,但有其独到的优势。根据一系列相关研究,赵教授分析了TMVR与TEER及GDMT相比较的适应征、预后及优缺点,还介绍了TMVR所需的主流器械。最后展望了TMVR这一术式的未来,在即将到来的更多的临床试验推动下,拓宽TMVR在复杂解剖病变中的应用,开发更先进的设备和更精细的影像指导。
Maurizio Taramasso教授则带来了“Challenging mitral TEER case and patient selection”这一前沿主题。Taramasso教授先从临床因素、术者经验、解剖学上的复杂程度这三个维度总结出如何遴选TEER患者的相关经验。接下来Taramasso教授详细剖析了两种最常用器械的特性,术者可根据自身经验进行选择应用,但在一些特殊解剖结构中二者有不同的适应征。通过教授所在瑞士苏黎世大学赫兰心脏中心的相关病例分享,详细介绍了TEER手术的经验。讲解后和与会专家就TEER手术的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Lee Michael Kang-Yin教授进行了一场关于“Low Risk Young Patient: TAVI considerations”的精彩演讲,Lee教授的专业解读和独到见解赢得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Lee教授主要介绍了TAVI在低危年轻患者中的应用。他指出,目前已经有充分的证据将TAVI的适应征拓宽到年轻低危的患者,并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随后,提出了MINIMALIST TAVI的概念,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大受益。同时,也指出了二叶主动脉瓣畸形在患者中的普遍存在现象,对我们来说仍是一个挑战。下面,教授又提出“现代高定位技术”,使得TAVI对于传导系统的影响更小,术后植入起搏器的概率更低。最后,教授用一张图片生动的讲解了不同年龄段的重度AS患者的治疗策略的选择,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更好的指导建议。
会后教授们进行了总结:近些年来随着各项大规模临床实验及实践的展开,主动脉瓣介入治疗技术突飞猛进,手术开展广泛,例数逐年增多,同时质量也越来越高,并发症越来越少,切实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二尖瓣介入治疗虽在我国开展较晚,但手术量也逐年稳步上升,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了希望以及改善了预后,具有良好的前景。最后,通过这场会议,让我们深刻了解到瓣膜介入技术是安全可靠并不断完善的技术,为广大瓣膜病患者带来了切实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