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 2024|二尖瓣TEER治疗专场
- 2024-07-04 09:45:00
- admin 原创
- 406
2024年6月23日10:00,东北心血管病论坛之二尖瓣TEER治疗专场准时在沈阳线下进行。受大会主席韩雅玲院士的邀请,多位国内该领域的著名专家共同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本论坛专家学者共同阐述了二尖瓣TEER手术的操作细节和个人经验,与会者无不受到醍醐灌顶的启发。
本论坛由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陈涛教授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陈静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及讲者,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朱达教授作为讲者远程参会。
会议开场由知名专家朱达教授以“Step by step,TEER手术TEE标准切面与获取技巧”为主题,详实介绍了TEE(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TEER术前及术中的图像获取原理和应用经验,演示了探头操作细节及技巧,如后翘探头等反复调整探头位置的方法。朱教授向我们分享了实际操作案例,在二尖瓣广泛脱垂,MI合并急性乳头肌断裂等情况下根据病变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投射角度并需不断调整。还演示了在需要SLDA(夹合器单叶脱位)判定,键索缠绕等情况下如何进行更精准的超声成像。
接下来陈静教授分享了“从循证进展看TEER患者获益”的精彩报告,从MR(二尖瓣反流)的流行病学开始介绍,指出二尖瓣反流发病率高,反流越重,死亡率越高的特点,近半数MR患者无法获益。引用了2020ACC指南对TEER手术适应征进行说明。以EVEREST II研究为例,此研究奠定了M-TEER在DMR(退行性二尖瓣反流)临床应用的基础,从此研究结果来看,M-TEER结果可持续5年有效。根据MR解剖结构按绿区适合、黄区可考虑、红区不适合来细化TEER手术的适应征,但红区也不是绝对禁忌症,有研究证明,可以拓宽TEER手术的适应症。接下来详细介绍了COAPT研究设计、患者基线及最终结果,证实了M-TEER手术对症状性FMR患者的有效性。对于FMR(功能学二尖瓣反流)患者建议应以COAPT标准为基础,根据患者解剖特征及临床特征来选择手术人群。并解释了MITRA-FR实验与COAPT实验的设计不同以至于实验结果的不同。接下来陈教授讲解了M-TEER手术的时机,建议反流程度与左室重构程度成比例患者尽早接受手术,此时期手术预后较好。此外,明确了M-TEER手术在桥接心脏移植或心室辅助装置的应用。还介绍了一项重度MR伴有心源性休克行TEER治疗的研究,成功行TERR手术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最后,陈教授总结道,随着TEER手术的循证证据越来越多,对于DMR和FMR病人,要根据术者经验,临床特征及解剖结构进行筛选,并强调了GDMT治疗的重要性。
最后,陈涛教授分析了“TEER,我的策略与经验”这一主题。先简述了M-TEER手术的适应症。介绍了房间隔穿刺高度的选择策略并强调穿刺高度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一环。器械选择要以MR解剖结构、瓣叶长度、瓣口面积、反流束宽窄等因素综合考虑,并指出TEER手术目标是要尽可能根治脱垂、对合缘充分吻合、减少跨瓣压差。接下来,陈教授以多个实际操作为例,详细讲解了在面临不同紧急情况下的器械选择,术中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体现了陈教授团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手术经验,让参会者受益匪浅。最后,陈涛教授总结道,TEER治疗的目标应是恢复正常的二尖瓣瓣叶结合储备。器械选择应基于前叶和后叶的解剖长度、预期器械数量(喷射宽度)和二尖瓣面积。成功的关键在于降低二尖瓣瓣叶高度(通过抓住脱垂节段)和重建接合平面,以实现最佳的反流减少。
会后徐凯教授进行了总结:二尖瓣反流患者是非常庞大的人群,成功的TEER手术会切实的为这些患者缓解症状及延长生命。施行TEER手术,需要术者谨慎的筛选病人,根据病变解剖特点选择适合的影像投射角度。希望各大中心加强交流,举行更多的手术演示及病例分享会议,共同进步,为广大二尖瓣反流患者谋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