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 笃行致远——NCF2024冠脉介入专场(五)-冠脉综合会场论坛总结

2024-07-04 09:25:00
admin
原创
208





2024年6月20日,东北心血管病论坛于沈阳召开之际,冠脉介入专场(五)-冠脉综合会场论坛如期进行。本次论坛邀请了国内冠脉介入领域的众多知名专家,旨在交流国内外冠脉介入研究新进展,对冠脉介入领域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经验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冠脉介入专业医师的临床水平,以造福更多的患者。



本次论坛分为上下半场,内容涵盖了冠脉介入的多个领域。上半场主要就急性心梗介入术中死亡原因分析;CTO病变优化治疗策略-器械输送困难情景及优化策略;冠心病合并TAVR的治疗策略;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左主干分叉钙化旋磨病例汇报;冠心病合并大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几个冠脉介入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本次论坛上半场由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王海昌教授、厦门大学心血管病医院叶涛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滨教授、渭南市中心医院赵洋教授、沈阳市第一医院杨琛教授担任主席。精彩的演讲阵容由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王海昌教授、厦门大学心血管病医院叶涛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庞文跃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王斌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徐绍鹏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赵巍教授组成。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王海昌教授带来了题为《急性心梗介入术中死亡原因分析》的报告,王海昌教授就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病例进行了探讨与分享,并对术中及围手术期的治疗过程进行反思,对经验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也提醒我们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考虑,从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厦门大学心血管病医院叶涛教授带来了题为《CTO病变优化治疗策略-器械输送困难情景及优化策略》的报告,叶涛教授详细介绍了CTO病变介入术中器械输送困难情景,并总结了各种情景的优化策略。处理CTO病变一定要知己知彼,充分了解病变,充分了解自己的技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随机应变,简洁高效地完成CTO手术。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庞文跃教授带来了《冠心病合并TAVR的治疗策略》的报告,庞文跃教授总结时表示,对于TAVR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目前共识是在TAVR术前应处理严重的大血管开口或近段病变,增加TAVR手术的安全性;对于重度AS患者,行PCI并非低危,特别是EF低及高STS评分患者;而对于高危TAVR者,没有证据显示完全血运重建优于单纯靶血管重建,因此尽量尽量简单的方式应该优先选择。


北部战区总医院王斌教授带来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的报告,王斌教授通过病例分享为我们分析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直接PCI确实是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的最有效手段,但如果合并多支病变,完全血运重建是否必要,何时做、如何做,均对急性梗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徐绍鹏教授带来了《左主干分叉钙化旋磨病例汇报》报告,徐绍鹏教授分享了左主干分叉钙化旋磨病例。分叉病变因为分叉血管嵴侧多层支架以及支架贴壁不良,支架金属梁突入血管内,导致双支架技术发生支架内血栓的风险高于单支架技术。左主干分叉病变行双支架技术后一定要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替格瑞洛应作为左主干或分叉病变的首选。


北部战区总医院赵巍教授带来了《冠心病合并大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报告,因主动脉夹层可累及右冠状动脉,且主动脉夹层肌钙蛋白也升高,容易造成急性心肌梗死与主动脉夹层诊断的混淆。赵巍教授从冠心病合并大动脉夹层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等几个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下半场主要就一种新型血管内冲击波碎石系统治疗重度冠状动脉钙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钙裂试验;冠心病合并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经导管去肾交感神经支配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技术基础及现状;AL导引导管在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复杂钙化旋磨病例分享;STEMI溶栓治疗后的PCI时机;支架术后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抗栓策略。


本次论坛下半场由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温尚煜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卢成志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牛铁生教授、东北国际医院陶杰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彭程飞教授、吉林市中心医院旬平教授担任主席。演讲阵容由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李妍教授、营口方大医院有限公司杨明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卢成志教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温尚煜教授、沈阳京沈医院董海教授、运城市中心医院郝六一教授、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孙丽丽教授组成。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李妍教授带来的《一种新型血管内冲击波碎石系统治疗重度冠状动脉钙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钙裂试验》报告公布了钙裂试验的结果:赛禾医疗自主研发的冠状动脉冲击波治疗系统由“LiqMagic  C14冠脉血管内冲击波导管”和“ISL100 Pro血管内冲击波治疗设备”两部分组成,该系统利用了一种创新的血管钙化斑块压裂技术,将传统液电碎石术和球囊血管成形术实现了技术融合,创造性地应用于冠状动脉中血管钙化病变的治疗,通过对血管管腔进行预处理,压裂存在的钙化斑块,使血管顺应性得到明显改善。随着本次试验结果公布,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进一步证实,为临床处理严重复杂的钙化病变提供了更多选择,期待该系统应用累积更多临床数据,让更多患者受益。


营口方大医院有限公司杨明教授带来的《冠心病合并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报告为我们探讨了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单行PCI或PPI不能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联合行PCI和PPI安全可行,近、远期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PCI和PPI可同次或分次完成,但首次介入治疗应完成主要罪犯冠状动脉的PCI,以保证患者安全并提高对PPI治疗的耐受性。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卢成志教授带来了《经导管去肾交感神经支配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技术基础及现状》报告,卢成志教授围绕RDN的发展历程,从RDN技术的消融原理、不同器械知识的分辨、RDN手术策略的选择到RDN适应症的筛选、技术操作要领的掌握及RDN相关临床研究/共识的解读。对RDN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展开了深入探讨。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温尚煜教授带来了《AL导引导管在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温尚煜教授为我们总结了AL导引导管在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经验:右冠PCI中,恰当应用AL指引导管是有效和安全的,AL指引导管支撑力高,富有经验人员小心操作有助于预防开口夹层撕裂闭塞,联合应用AL指引导管和硬导引导丝治疗复杂病变时需要格外谨慎。

沈阳京沈医院董海教授带来了《复杂钙化旋磨病例分享》,该病例临床病情危重,冠脉病变复杂,处理十分棘手,在该病例的治疗过程中,在强化抗血小板的基础上,采用手术策略,利用冠状动脉旋磨技术,成功对患者完成血运重建,挽救患者生命。

运城市中心医院郝六一教授带来了《STEMI溶栓治疗后的PCI时机》,并为我们分享了经验:症状发生12h以内的STEMI患者应首选直接PCI。而就诊于无直接PCI条件的医院、不能在2h内转运至具备直接PCI条件医院的患者,应在溶栓后尽快转运至有直接PCI条件的医院,而不是等待确定溶栓是否成功再决定是否转院。溶栓成功或梗死相关动脉通畅的患者,PCI的最佳时间窗在溶栓后3~24h之间。对于溶栓90 min后仍无溶栓成功证据的患者,应尽快行挽救性PCI,尤其是合并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Killip II~IV级或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挽救性PCI应越快越好(最晚可能不宜超过12h)。对于溶栓后24h以内未行PCI的患者,若无反复心肌缺血发作,延迟PCI一般不宜过早,但尚无明确的时机建议。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孙丽丽教授带来了《支架术后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抗栓策略》,孙丽丽教授指出围术期抗栓治疗需要一个多学科团队,从手术出血风险、抗栓治疗出血与缺血风险、患者自身缺血与出血风险等多方面考虑,共同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NCF冠脉介入新进展论坛在历经多年发展,见证了我国冠脉介入技术水平的提升。在全面建设健康中国的新征程上,新一代冠脉介入接力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力求真知,力见实效,以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斗志,奋力谱写冠脉介入发展的新篇章。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