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心血管病论坛之全军心血管介入新技术荟萃挑战性病例论坛

2024-07-04 09:20:00
admin
原创
236





2024年6月20日,东北心血管病论坛于沈阳召开之际,冠脉介入专场(五)-冠脉综合会场论坛如期进行。本次论坛邀请了国内冠脉介入领域的众多知名专家,旨在交流国内外冠脉介入研究新进展,对冠脉介入领域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经验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冠脉介入专业医师的临床水平,以造福更多的患者。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邀请了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赵仙先教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曾春雨教授,解放军第920医院杨丽霞教授,成都军区总医院李德教授,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李彬教授担任主席,会上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王祖禄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陶凌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徐凯教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李妍教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晋军教授进行相关分享,共同探讨该领域的新技术、新话题、新进展,内容丰富,结合临床,令人受益匪浅!


陈韵岱教授《Shockwave冲击波球囊治疗冠脉钙化病变进展》

陈韵岱教授指出《IVL中国专家建议》是全球首个IVL新技术规范化应用的专家共识类文件,推动我国冠脉钙化介入规范化治疗,该技术在原发冠脉钙化狭窄病变处理中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Shockwave对于偏心性钙化安全、有效、易用,且无论OCT下是否可见钙化断裂带,偏心性与环形钙化在最小支架面积、支架展开率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切割球囊,棘突球囊,旋磨术,orbit,准分子激光(ELCA),冲击波球囊(shockwave)打好组合拳将作为严重钙化的武器库。


王祖禄教授《房颤脉冲电场消融(PFA)进展》

王祖禄教授首先阐述了PFA在房颤消融领域的可能优势和风险,描述了脉冲电场消融技术有望成为未来心脏电生理手术的主流术之一的光明前景,PFA的组织选择性、非热能消融、能量释放快速、损伤效果好且完全、贴靠要求低等优点使其成为下一代消融能量的有力候选者。此外,不同PFA导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深入研究,临床应用的方便性和可普及性需重视。


陶凌教授《经皮主动脉瓣介入治疗进展》

陶凌教授由TRVA历程及国内外应用现状作为切入点进行演讲,接下来进一步讲述了TRVA国内外指南发展演化进程,最后阐述了TRVA临床循证医学证据进展。综上,教授做出总结,未来需要建立专业的心脏瓣膜病团队,以应对AS患者的综合管理。


徐凯教授《二尖瓣介入治疗进展》

“众多瓣膜疾病,聚焦二尖瓣返流。”二尖瓣返流是所有瓣膜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且会导致高死亡率和住院率。徐凯教授通过二尖瓣返流的分类、二尖瓣修复、二尖瓣置换等概念引出二尖瓣诊疗技术领域疗法——介入缘对缘修复,并详细介绍了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尖瓣返流治疗方式与进展。


李妍教授《药物球囊治冠脉原发病变进展》

李妍教授首先回顾了DCB在中国临床研究的10年,描述了国内外DCB临床试验新进展和聚焦点。教授指出鉴于DCS在de novo病变中的独特优势,其治疗冠脉疾病已获得多项指南及共识推荐,并逐渐扩大其适应症,最后描述了DCB在de novo 病变应用的多种场景。


晋军教授《ELCA准分子激光斑块销蚀术在复杂冠心病病变中的应用》

晋军教授首先介绍了准分子激光工作原理,由此进一步描述了ELCA的适应症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该技术具有多种优势,如有利于药物球囊的贴壁释放、不易导致远端血栓、学习曲线很短等。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由中部战区总医院丁世芳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李俊峡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医院梁春教授,南部战区总医院向定成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医院张志辉教授担任主席,由解放军总医院陈宇教授,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汝磊生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郭志福教授,解放军第940医院马凌教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邓丹教授,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李彬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医院谭虎教授担任讲者。


陈宇教授《冠脉穿孔的处置策略》

陈宇教授首先指出冠脉穿孔是PCI中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与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有关。冠脉穿孔的管理取决于穿孔的位置和严重程度,可以依据冠脉造影、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患者症状进行诊断,严重者应立即进行血流动力学支持和紧急心包穿刺,并进行密切监测。同时,预防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处理方法包括持续球囊扩张、心包穿刺引流与自体回输、覆膜支架治疗、栓塞治疗等。



汝磊生教授《ADR治疗中血肿的预防》

汝磊生教授指出术前要充分做好计划,根据血管走行及Landing Zone形状做好预判,要做好合理的治疗策略,减少血肿的形成,一旦发现导丝重回真腔困难,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以下方法:母子导管嵌顿、球囊锚定防止血肿、采用血肿抽吸减少血肿或改变Stingray位置冲击加swap,使导丝重回真腔,必要时尽早启动逆向治疗。


郭志福教授 《巨大房缺封堵后房间隔穿刺并发球囊脱载右上肺静脉一例》

郭志福教授报道了一例反复心悸4年,加重5月的持续性房颤患者,超声显示ASD封堵器位置良好,经穿刺针送入PTCA导丝,内鞘可勉强部分通过,拟球囊逐步扩张;2.0mm高压后扩球囊,12atm预扩穿刺孔后,回撤球囊困难,随后被动回撤导丝前送球囊,球囊脱载。由此引发对下一步如何处理的思考。通过报道该病例,教授指出经房缺封堵器穿刺:球囊序贯扩张安全有效,需注意操作细节,未来可降解封堵器等有望解决相关问题。

马凌教授《心房食道漏死亡一例》

马凌教授通过两张胃镜检查图引入本例报道,患者诉背部疼痛,胃镜检查见食管溃疡,距门齿30cm见半环周溃疡形成,患者术后8日当晚22:05出现寒战、大汗,最高体温39.7℃,给予退热、补液、抑酸等治疗,于22:31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意识模糊,持续吸出鲜血5800ml,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由此引发了大家的深入思考和激烈探讨,教授也指出未来在管理类似患者时更加可行的方法和对策。 


邓丹教授《腔内影像学联合功能学精准诊断SchwarzB型心肌桥一例》

邓丹教授通过冠状动脉心肌桥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介绍了心肌桥评估策略标准与共识,并阐述了心肌桥血流受损的机制,总结了症状性心肌桥的治疗方式:药物治疗是第一线,如果尽管进行了最大限度的药物治疗,症状仍无改善,则可根据病变解剖、专业技术和患者意愿考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外科心肌切开术。


李彬教授《当钙化遇见振波-钙化病例处理3例》

李彬教授介绍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治疗钙化病变3例,其中病例1为左主干钙化病变,病例2为LAD长钙化病变+分叉病变,外院PCI失败,病例3为LAD钙化病变,支架膨胀不全,由此引入主题,详细介绍了冲击波球囊的具体使用流程。


谭虎教授《经心尖途径心内外膜联合消融治疗双瓣置换术后室速一例》

谭虎教授指出射频消融是减少器质性室速ICD术后反复放电的有效措施,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室速,ECMO支持是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对于复杂的瘢痕相关室速,采用超高密度,联合基质标测、特殊电位标测寻“区域”,激动标测寻“关键峡部”,可显著提高标测及消融效率,较短时间完成“精准适度消融”;特殊患者可能需要特殊途径(如经心尖)标测与消融,内外科联合可降低并发症,提高有效性。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