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2024|冠脉介入专场(四)-多支病变会议报道
- 2024-07-04 16:34:00
- admin 原创
- 353
2024年6月20-23日第二十八届东北心血管病大会(NCC 2024)在沈阳顺利召开,在这个初夏,各位专家学者又齐聚一堂,给我们带来了又一视听盛宴。
2024年6月22日下午上半场特邀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叶飞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杨清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周东晖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医院陈鹏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黄光华教授进行会议主持及讨论等,特邀新加坡胸痛中心陈淮沁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叶飞教授、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陆浩教授、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李丽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医院陈鹏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母雪飞教授授课。
新加坡胸痛中心陈淮沁教授从急性心肌梗死全球大数据分析指导医护人员对发生急性胸痛患者应积极迅速处理,目前降低STEMI患者死亡率主要方法还是以急诊PCI作为再灌注治疗方式,减少Door-to-Balloon时间,提醒全社:时间就是生命;陈教授指出对于救治急性胸痛患者,不仅需要医护人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院内救治固然重要,但发病前预防、发病时院前急救、及时转运至高级中心及出院后患者康复仍为重要环节。陈教授向我们介绍了新加坡胸痛中心建设延展,他们建立了心源性休克中心,创建心源性休克团队,医院之间有专门ECMO转运服务,全社会普及心肺复苏与AED的使用,为我国完善胸痛医疗进步提供了参考。
南京市第一医院叶飞教授跟我们介绍了IVUS、FFR、OCT这些新技术在多血管疾病中治疗策略制定中的作用。通过FAME研究结果,由FFR确定的缺血性病变来重新计算Syntax可较少高危患者的数量,并更好的预测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不良时间风险,Syntax II研究发现,新发三支血管病变患者中,FFR及IVUS参与指导优化的PCI可显著改善1年预后。ULTIMATE研究发现,多支病变PCI经IVUS指导的血栓、TVF风险显著降低,亚组分析显示,多支病变患者可能更能从IVUS指导的PCI中获益。
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陆浩教授通过MULTISTARS及COMPLETE两个研究解读,向我们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病变PCI治疗策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但在真实的临床实践中,情况往往复杂多变,对患者急诊PCI治疗时,血运重建策略的选择依然需要结合临床实际,考虑患者风险,手术安全等多方面的因素,以确保患者安全为前提,选择当前最合理的策略方案。目前最新指南并不鼓励在血流动力学稳定时采取同期多支血管PCI的策略。
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李丽教授从临床研究、最新指南中剖析了在急诊手术中遇见多支病变时的流程与操作。首先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多支病变仍然是一个临床挑战,ACS合并多支病变存在临床和操作的双重复杂性,完全血运重建可能由于单纯血运重建。功能学和腔内影像学工具是安全的,但是循证医学证据非常有限,需要进一步的随机证据来更好的阐明最佳时机和指导策略,建议采用针对患者量身定制的方法和心脏团队评估来做出复杂病例的决策。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医院陈鹏教授通过两个自己的病例向大家介绍了术中如何高效操控导丝通过病变。他指出,多体位造影,充分暴漏分支开口是必要条件,精细的读图,是多支分叉病变成功首要保证。导丝升级有序,反转导丝技术,导丝的塑形,双腔微导管辅助,斑块修饰技术,球囊围堵技术等等,都是导丝通过复杂病变的技巧。陈主任将理论熟练运用到自己的真实病例中,导丝操控动作行云流水,堪称一场视觉盛宴。
北部战区总医院母雪飞教授带来一个非常有难度的多支病变手术病例,患者是一个老年女性,左主干合并三支血管病变,且狭窄程度均在95-99%,命悬一线,在母主任及其团队共同协作下,解救患者于水火之中。首先在手术策略制定上,首先处理RCA,因为RCA相对简单,成功后为左冠处理起到保驾作用;右冠开口异常,选取同轴性好的指引导管,左冠为复杂分叉钙化病变,选取股动脉入路,应用大管腔指引导管;左右冠脉均为次全闭塞,不容有失,首先亲水涂层的XT-R导丝,避免导丝进入假腔引起血管夹层;RCA窦底放导丝,稳定指引导管,支架定位更加准确;LAD相对细小,钙化迂曲,采取球囊治疗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最后母主任指出,对于复杂高危病变,不求面面俱到,化繁为简,安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