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专场(五)——罕见心肌病

2024-07-02 08:00:00
admin
原创
245




2024年6月22日,东北心血管病大会(NCC)期间,心力衰竭专场拉开帷幕。本次会议邀请了心力衰竭相关领域众多知名专家,围绕心力衰竭的诊治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交流与分享。


本场专题邀请到北京协和医院田庄教授、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金玮教授、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周建中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庆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嘉宾,强大的演讲阵容由北京协和医院田庄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金玮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孙健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宋春莉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庆教授组成。为大家带来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百家争鸣,精彩纷呈!


会议伊始由田庄教授针对“心脏淀粉样变(ATTR)诊治进展”进行了精彩汇报,田教授首先介绍了ATTR在心脏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表现,ATTR淀粉样变性作为一种罕见的、多系统的、进行性的、致命的疾病,在全球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早期识别和诊断非常重要,田教授提出国内外指南均有提出“12+1”的意义,即左室壁厚度应在12mm以上,加上1个或多个危险信号或临床情景。另外田庄教授就ATTR的诊治流程、发病机制、治疗靶点等方面展开详细的讨论。最后,田庄教授表示,基因编辑技术未来可能成为一个治疗ATTR的重要治疗技术,期待未来基因编辑技术造福ATTR患者。



接下来金玮教授为我们分享了“重视法布雷病的心脏受累”的精彩讲座,金玮教授为我们讲述了法布雷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发病率以及对于法布雷病的诊治问题,根据多项研究得知,法布雷病在男性和女性的诊治流程中是不同的,应对法布雷病应进行基因检测,IVS4+919G>A为一项特殊基因位点。另外金玮教授提出可以从心脏受损的心电图、心脏超声以及更精准的核磁共振中得到鉴别诊断。最后,金玮教授讲述了法布雷病的对症治疗以及特异性治疗,指出了阿加糖酶、分子伴侣疗法/酶增强治疗、底物减少治疗(ERT、migalastat、Venglustat)可为法布雷病带来较好的结局改善。


孙健教授就“Danon病寻踪觅迹-从罕见中探求常见的规律特征”展开了充分的讲解。孙健教授主要从Danon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特征、性别差异、鉴别诊断、分子遗传学分析、合并肌病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孙健教授表示“自噬”是一把双刃剑,在细胞生长、发育、代谢、应激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过度自噬可能导致细胞死亡,组织损伤,疾病进展。最后,张建教授提出Danon病患者心室预激反应的通路,显性旁道和隐匿性旁道为房室旁道的主要类型,应注意从心电图上仔细甄别具体类型进行诊断。


来自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宋春莉教授围绕“围生期心肌病的诊疗实践”讲题,通过围生期心肌病(PPCM)的具体定义、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多方向进行了综合的阐述。宋春莉教授指出,超声心动图为诊断PPCM的最重要检查方法,LVEF下降和肺动脉高压为重要预后指标。最后宋春莉教授表示,中国专家共识建议所有PPCM患者均需要接受抗凝治疗,并至少维持至产后2个月或心功能恢复正常。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不通过胎盘,可作为妊娠期抗凝的首选药物,产后则可常规使用华法林。


最后,张庆教授围绕“左心室致密化不全(LVNC)—诊治现状与展望”为主题,从左心室致密化不全的发展历程、生理病理机制、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张教授指出,由于缺乏胚胎发育中所谓的“致密化”过程的形态学证据,估推荐使用术语“肌小梁过多”,而非LVNC,特别是当这种现象是短暂的或明确的是在成年时发病。此外,张教授介绍了扩张型心肌病合并LVNC的核磁诊断标准、评估与危险分层、治疗和管理、及预后。最后张教授对LVNC的目前发展现状和治疗进行了总结,并表示LVNC心肌病的治疗原则与非缺血性心肌病相同,包括潜在的病因筛查,有适应症的患者应启动GDMT治疗、以及考虑家系筛查。




总结

此次2024东北心血管病大会之心衰专场(五)主要以临床需要为根本、以经验交流的形式,丰富对罕见病的认知和经验,为参会的专家同道提供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胜友如云,高朋满座,呈现一场丰富多彩、高潮迭起的学术盛会,有助于切实提高临床医生对心血管疾病中罕见病的治疗以及科研能力。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