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专场(六)——心力衰竭器械治疗

2024-07-02 08:00:00
admin
原创
276

本场论坛由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王冬梅教授、大连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刘金秋教授、北京安贞医院刘彤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梁延春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许国卿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嘉宾。强大的演讲阵容由瑞士苏黎世大学赫兰心脏中心Maurizio Taramasso教授、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王冬梅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孙志军教授、大连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刘金秋教授、北京安贞医院刘彤教授组成。百家争鸣,精彩纷呈!


Maurizio Taramasso教授就“心衰患者的继发性二尖瓣反流”展开了充分的讲解。心衰患者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比例非常高,有很高的病死率及死亡率。Maurizio Taramasso教授指出不同的二尖瓣反流程度与不同的患者预后直接相关,这就是指南推荐心衰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原因,但这并不是I类推荐,所以应该首选优化药物治疗、血运重建、CRT等措施,如果仍无改善可考虑进行二尖瓣介入治疗。他认为心脏团队应根据指南要求应该充分评估患者的解剖学及临床特点,同时介绍了COAPT的标准。随后,教授通过病例提出二尖瓣修复改善了心功能、症状六分钟步行试验等生活质量相关数据,但是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分析和决策!


来自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王冬梅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心力衰竭器械治疗进展”。王冬梅教授教授分别通过器械介绍、临床研究、指南推荐等方式详细介绍了心脏在同步化(CRT)治疗、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CM)治疗、左心室辅助装置(VAD)治疗、房间隔分流器(ASD)治疗、心室减容器械治疗、淋巴引流技术、植入式心衰检测感应装置等当前最新使用的器械治疗方法,内容详尽精彩。王冬梅教授指出各类器械各有优异,要尽力为患者做出最优选择。最后,王冬梅教授期待未来更大规模、更长时间的器械临床研究!


来自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孙志军教授为我们解读了“2023ESC心肌病管理指南要点”。此部指南是首部总结了所有心肌病表型的国际指南,孙志军教授详细解读了包括新的心肌病表型描述、强调将心肌病视为常见临床表现的病因、推荐心肌病患者亲属和遗传级联筛查的推荐等七大创新。随后,孙志军教授为我们一一介绍了肥厚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非扩张型左室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要点,条理清晰,内容精彩详尽。


刘金秋教授围绕“重症心衰患者CRT治疗的长期随访”的讲题,提出对于心功能II-IV级、反复加重的、LVEF极低的重症患者,CRTD治疗尚无指南表明长期益处,但刘金秋教授通过长达10年的随访个例表明CRT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并通过列举多项国内外临床研究充分证明了,即使重症心衰大心脏的CRT治疗具有操作有难度,冠状窦不易进入、花费时间较长等等较大的挑战性,但CRT治疗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具有良好的预后,证明临床仍然值得选择。


刘彤教授的讲题主要关注于“左心室辅助植入 晚期心衰患者治疗选择”,刘彤教授首先从心衰分级方面切入,介绍了晚期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对于晚期心衰患者的药物治疗和器械治疗。刘彤教授例举了多项国内外研究表明,心脏移植是晚期心衰病人治疗的“金标准”,而左室辅助系统可以与其媲美,提高了晚期心衰患者的生存率,全磁悬浮技术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最后,刘彤教授介绍了对晚期心衰患者在左室辅助植入前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右心室导管的评估。相信未来左室辅助系统将在晚期心衰患者中起更大的作用。




总结

此次会议内容丰富、亮点频出,围绕目前心力衰竭的热点难点、最新进展及诊疗经验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和精彩的分享,为各位同仁呈现了一场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同时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