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2024|主动ADR-高效CTO解决方案专场

2024-06-30 19:35:00
admin
原创
298





    2024年6月22日,2024东北心血管病大会期间,主动ADR-高效CTO解决方案专场圆满举行。会议以主题演讲、专家点评、互动讨论等方式,旨在优化冠脉介入治疗、推动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及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ADR)技术大力发展,为中青年医师创造交流展示的学术平台,促进广大青年医师在实践中成长。

    本次活动特邀北部战区总医院荆全民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悦教授共同担任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陆浩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牛铁生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彤彤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周斌全教授共同担任讨论专家。各抒己见,精彩纷呈。


会议伊始,李悦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表示:今天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各位专家相聚,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心脏介入的“最后堡垒”,在攻破CTO的宏伟征程上,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Antegrade Dissection Re-entry,ADR)作为CTO-PCI的三大支柱之一,突破了传统的闭塞开通模式,可明显提高CTO开通率并给患者带来显著临床获益。为进一步普及ADR的治疗技术和理念。此次会议特邀国内数十位CTO-PCI专家齐聚一堂,结合循证及实践,分享与交流ADR技术的最新进展,深入探讨主动ADR的应用场景与IVUS在CTO中的应用。这必将为我们带来深入的思考和宝贵的启示,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推动中国CTO-PCI事业的蓬勃发展。


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李成祥教授分享了《云开见日-“LOTUS试验结果”内膜下长度并非ISR独立危险因素、ADR技术安全高效》:

他表示主动内膜下操作技术与ADR相结合,可显著提高CTO的开通率及效率,但既往CTO-PCI患者的长期临床结局中,内膜下长度(EPL)对晚期管腔丢失(LLL)和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尚不明确,而LOTUS试验旨在中国高复杂CTO-PCI患者群体中探索其相关性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从术后1年随访结果来看,内膜下长度并非ISR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从远期MACE事件发生率来看,选择采用ADR技术开通CTO病变与WE技术为主的策略相比并无显著差异,ADR技术应用于CTO治疗安全高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贺勇贺教授分享了《精益求精-IVUS在CTO中的应用》:

他强调IVUS从寻找及评估CTO残端、明确导丝走行、辅助导丝重入真腔、辅助reverse CART和优化支架植入都有非常高的临床价值,结合具体临床案例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且演示了相关操作技术,分享了应用IVUS指导CTO病变PCI的经验。


陕西省人民医院张勇教授分享了《豁然贯通-“主动ADR技术”高效CTO标配》:

他认为某些场景,需要积极主动的启动ADR术式:

(1)预判单纯正向导丝精细操控难以成功:解剖结构复杂、钙化、迂曲、折角、尤其是CTO出口处角度大;

(2)预判正向技术是唯一可能成功的术式,无逆向条件或逆向高危(譬如供血血管严重狭窄、钙化、扭曲、解剖结构复杂、心外膜迂曲细小逆灌侧枝)的场景下,切不可一味的正向平行导丝操作引起血肿尤其是大血肿,或正向手术时间过长患者无法坚持而“错过”ADR机会,一旦发现有血肿形成且有加重趋势,要毫不犹豫启动ADR;

(3)一般情况差、心脏EF值低、心脏大、难以长时间耐受手术,主动ADR可以明显提高效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李宇教授分享了《庖丁解牛-15分钟掌握ADR技术(ADR Step By Step)》:

他提及2012年提出的Hybrid策略是首个联合使用各种技术开通CTO的策略,它标志着当代ADR技术首次投入临床应用,自此以后,亚太CTO俱乐部、欧洲CTO俱乐部、中国CTO俱乐部均将ADR技术纳入CTO开通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长段闭塞,病变钙化扭曲但远端Landing zone健康且没有大的分支时,预判前向成功率不高时,可选择ADR作为治疗策略。只要一步一步按照流程来操作,ADR技术可能相对来讲比正向平行导丝技术简单。




荆全民教授闭幕总结:在主动ADR-高效CTO解决方案专场即将落幕之际,我们不禁惊叹于冠脉介入医师们精湛的技艺,尤其是冠脉CTO医师。这种技艺的高超不仅源于丰富的实践经验,更离不开对该领域前沿知识、创新理念和先进技术的不断追求。本次主动ADR-高效CTO解决方案专场不仅传递了怎么样科学的使用ADR,还加深了与会专家们对ADR术式的理解,给与会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未来也希望ADR术式为够为广大冠脉介入术者所应用,进一步推动国内CTO介入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