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2024| 血栓攻坚 心路畅通:血栓专场圆满收官
- 2024-06-29 19:35:00
- admin 原创
- 363
2024年6月22日,第28届东北心血管病大会(NCC)血栓专场隆重召开。百家争鸣,精彩纷呈!为大家带来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
本次论坛上半场的主席为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大连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曲鹏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袁晋青教授以及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郑杨教授。强大的演讲阵容由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宁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赵雪燕教授组成。
冠心病抗栓治疗:最新临床研究精粹
冠心病抗栓治疗:中国指南更新要点
缺血与出血风险评估:抗栓治疗永恒的话题
血栓-炎症:抗栓治疗新靶点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赵雪燕教授首先阐述了炎症与血栓的病理生理过程,炎症反应可介导内皮功能障碍,促进凝血因子活性升高、血小板生成和活化,而活化的血小板又会介导和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并与白细胞相互作用形成血小板与白细胞聚集体(PLA),促进炎症反应进展。炎症细胞产生粒细胞胞外陷阱也与与冠心病血栓风险密切相关。血栓和炎症的相互作用具有复杂的交互网络,有望成为未来抗栓治疗的重要突破点。她强调多个研发中的血栓-炎症新靶点以及氯吡格雷、IL-1β单克隆抗体、秋水仙碱的最新前沿进展,如PLATO研究、CANTOS研究、COLCOT研究、LoDoCo2研究和MACT的先导研究。如今抗炎治疗初露曙光,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被写入指南,但冠心病患者的血栓残余仍然存在,如何减少残余风险,进一步精准降低心血管事件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半场由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杨丽霞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田野教授和沧州市中心医院张军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候静波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健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波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李毅教授和北部战区总医院梁振洋教授为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演讲。
冠心病降阶抗血小板治疗:现有证据及未解决的问题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候静波教授表示PCI后接受1年DAPT是目前最常用的抗血小板方案,但持续的DAPT治疗减少缺血事件同时增加出血风险。对于调整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包括早期由强效抗血小板药物调整为氯吡格雷、早期停用P2Y12受体抑制剂和早期停用阿司匹林方案。随着证据的积累,ACS/PCI患者DAPT疗程如今更倾向于个体化决策,对于P2Y12受体抑制剂单药治疗也有了更多可靠的理论依据,国内外指南中关于PCI术后缩短DAPT,保留P2Y12受体抑制剂的推荐,也更加明确和积极。
冠心病抗栓过程中出血的处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健教授提出随着支架材料、术式革新等使接受PCI的患者血栓风险显著减低,出血事件则成为影响CHD患者预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ACS患者,PCI术后抗板治疗期间出血风险较高,需要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评估风险,调整治疗策略。对于不同类型的出血事件要做出正确判断,依据出血事件的诱发因素、程度,对生命体征的影响对其进行分级,指导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和对症支持措施。
东亚ACS抗血小板治疗共识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
北部战区总医院李毅教授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有何特殊性、患者如何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决策和当前指南/共识的推荐意见三方面进行分享。指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特殊的临床风险体征和血小板病理生理改变,并且对氯吡格雷的治疗反应性较差,在决定此类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前,应当充分权衡获益和风险。提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抗板治疗的证据大多来自关键临床研究的亚组分析,期待在这一类患者中有专门设计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探索最佳抗血小板治疗策略。
从BRIGHT-1到BRIGHT-4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