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2024|东北危重症心血管病论坛圆满落幕
- 2024-06-28 09:30:00
- admin 原创
- 218
2024年6月21日上午9:00东北危重症心血管病论坛盛大召开,上半场由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爽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日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魏宇淼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梁振洋教授主持。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阜外医院张健教授授课的题目:循环辅助装置在心原性休克救治中的应用。张健教授指出CS的救治核心是早期识别、诊断和处理,ACS特别是AMI是最重要的病因,早期再灌注治疗改善预后,CS治疗的关键是维持血流动力稳定,而维持内环境稳定是休克好转的基础,要重点保护好重要脏器的功能。
来自北部战区总医院的关绍义教授分享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围术期抗凝策略系列研究解读。关绍义教授指出急诊PCI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治疗策略,但由于血栓负荷和操作使血管损伤,早期支架血栓发生风险较高,围手术期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至关重要。韩雅玲院士从BRIGHT-1的研究到BRIGHT-4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PCI的STEMI患者中,比伐卢定联合术后3小时高剂量延长注射的治疗方案比常规肝素方案相比较,可显著降低30天全因死亡和BARC3-5型严重出血复合终点。其中30天主要终点事件相对风险降低31%,其中全因死亡降低25%,大出血降低79%,支架血栓减低67%。韩雅玲院士从BRIGHT1到4,相隔7年发表了持续11年的研究,聚集了STEMI急诊PCI优化抗凝治疗,并且BRIGHT4研究于2022年在Lancet同步发表。
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陈静教授带来的题目是急性心肌梗死新分期与临床研究进展。陈静教授指出在临床治疗方面,CCS急性心肌梗死分期可作为急性心梗患者心肌组织损伤的风险分层工具,在临床试验方面,CCS急性心肌梗死分期可作为终点/解决指标,对心梗进行精细评估。在基础和转化研究方面,可作为心脏保护治疗的组织特异性治疗靶点。在卫生系统研究方面,CCS分期可作为卫生系统层面监控医疗服务有效性指标。
下半场由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高磊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关绍义教授、云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魏明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张东红教授主持,并做了精彩的评论。
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唐建军教授题目:ACS合并心脏骤停患者血运重建的启动时机。唐建军教授指出:ACS合并心脏骤停血运重建可改善预后,血运重建时机应综合考虑心脏骤停原因,复苏后ECG改变,复苏后情况机械循环辅助等积极使用。
来自北部战区总医院刘海伟教授带来的题目是:溶栓治疗在急诊PCI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冠心病患者死亡率仍持续增高,STEMI院前溶栓可提高在窗前患者的再灌注率,血栓负荷显著增加STEIMI患者微循环障碍发生风险,微血管阻塞显著增加STEMI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冠脉内溶栓改善微循环,可优化STEIMI再灌注治疗策略。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徐立教授带来的题目是:心血管重症患者PCI关键问题及解决策略。徐立教授强调了要对心血管重症患者准确识别,评价PCI手术获益/风险,要拒绝犯罪血管,减少PCI手术的次生打击,对于重症患者围手术期要支持治疗,包括心功能、呼吸、肾功能支持。要早起强化支持,在血液动力学严重恶化前植入MCS。当患者需要紧急植入ECMO/PLVAD,优于预充及置管时间相对偏长,可优先考虑IABP,之后植入ECMO。
这场学术盛会内容丰富、亮点频出,多方面展现了心血管危重症领域的最新进展,为各位同仁呈现了一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学术盛宴。众位专家的讨论也从多个角度,碰撞出更精彩的思想火花,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