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2024丨创新介入瓣膜技术专场(6.21)圆满召开

2024-06-24 20:00:00
admin
原创
179


365医学网 分享

2024年6月21日,2024年东北心血管病大会(NCC)--创新介入瓣膜技术专场以线下形式召开。本次会议精心邀请了多位全国心血管领域知名专家,共同探讨当前瓣膜病学领域的新技术、新话题及新进展。本次会议内容安排丰富且结合临床实践,无疑将使参会者获得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会议邀请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医学部曲鹏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佟倩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张文琪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张东会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梁长彬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张春鹏教授担任讲者;北部战区总医院王斌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公永太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万继业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王全伟教授、大庆油田总医院孙志奇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牛楠教授担任讨论嘉宾。

葛均波院士在开场致辞中指出,近年来,结构性心脏病日渐成为心脏医学炙手可热的学术话题,而随着主动脉瓣膜置换器械的迅速更新迭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更是成为结构性心脏病治疗领域的重中之重。面对庞大的患者群体和严峻的发病率,心血管领域的从业者需要提升对主动脉瓣疾病的重视,深化对结构性心脏病的认识,这将是心脏学科发展的新锚点。

吴永健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国主动脉瓣膜介入置换的发展历程,细数国产创新器械从无到有,从保量到保质的开拓创新之路。吴教授对中国瓣膜介入器械被寄予了深厚的期望,期待中国研发,中国制造将在世界舞台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张东会教授带来STABLE原则在单纯AR患者中的应用经验分享。张东会教授指出,随着TAVR器械创新以及临床筛选和操作经验的进步,AR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有了显著提升,但仍需要临床不断积累经验,以实现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AR患者的病变不再是类似AS的单一钙化性解剖病变,而是融合整个主动脉根部及心室系统的病理生理学改变。结合最新公布的临床共识,希望可以更加规范我国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经股TAVR的治疗临床诊疗路径。

王斌教授及公永太教授就SATBLE原则在单纯AR患者的临床应用展开了一场深入且充满活力的讨论。二位教授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对相关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对最新研究的广泛认识,使参会人员有了更深的了解!

梁长彬教授提出随着TAVR技术的不断发展,瓣膜的种类更加丰富,在环上瓣与环中瓣的临床选择上应该更加慎重。目前多项研究表明,自膨瓣较球扩瓣而言可以更好地规避重度PPM的发生,且在超声检查中在血流动力学参数上表现更好;耐久性方面而言,球扩瓣的瓣膜衰败发生率更高,尤其是在小瓣环和外科瓣衰败的患者中。除外,梁长彬教授进行对真实病例的讲解,总结出,尽管自膨瓣在上述方面中较球扩瓣表现得更加突出,但球扩瓣在横位心、入路狭窄、合并冠心病需保留二次入路的患者中更有优势,所以临床中还需考虑病人的个体差异,以达到量体裁衣的效果。

万继业教授及王全伟教授就小瓣环患者瓣膜的未来展望方面进行了充分地交流讨论,二位教授的讨论不仅为在场的同行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和学术参考,也使参会者对小瓣环患者瓣膜治疗前景有了更清楚的认知!

张春鹏教授从冠脉阻挡风险、冠脉阻挡风险的瓣膜选择、冠脉阻挡风险预防、冠脉高风险临床应用等四个方面对于冠脉高风险患者行TAVR的注意事项与治疗经验进行详细地阐述。冠脉阻挡作为TAVR术式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可能导致严重且致命的后果。针对冠脉阻挡高风险病例的评估与操作技巧,张春鹏教授在分享中指出,TAVR围术期冠脉阻挡的评估分为解剖因素和手术因素两方面。解剖因素中需要重点关注患者自体瓣叶结构是否异常,冠脉开口高度,既往外科换瓣史以及主动脉窦测量是否提示偏小的解剖结构。在手术策略和器械选择上,需要关注瓣膜植入后对瓣叶的推移以及跟周围组织的关系,术中可通过球囊扩张时冠脉灌注情况进行初步确认。对于冠脉阻挡高风险患者,在瓣膜选择上需要考虑径向支撑力对瓣叶的过度推移和降低瓣膜中段冠脉开口处的瓣架尺寸,配合冠脉高度区低覆膜面积以规避低冠脉阻挡风险。同时要考虑远期PCI的操作难度,具备更大的腰部网孔的瓣膜能够更好适配冠脉再入路,为年轻患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带来了重要意义。

孙志奇教授及牛楠教授就张春鹏教授的内容展开讨论,二位教授的发言内容丰富、观点独到,充分展示了他们在冠脉高风险TAVR的瓣膜选择及临床应用方面的个人思考,使参会人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在各位主持嘉宾、演讲教授以及与会同行的积极参与和热烈讨论下,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为参会人员提供了交流和学习平台。




专场内容紧密围绕临床实际需求,聚焦瓣膜疾病领域内的热点前沿问题,通过直观、充分的探讨,帮助大家解答临床实践中的疑惑。参会人员对瓣膜疾病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