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2024丨CSC结构性心脏病学组专场(6.21·线下)侧记
- 2024-06-22 08:20:00
- admin 原创
- 156
2024年6月21日,东北心血管病大会之CSC结构性心脏病学组专场准时在沈阳线下进行。受大会主席韩雅玲院士的邀请,多位国内该领域的著名专家共同完成了此次学术活动。本次论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紧跟国际前沿技术和治疗理念,重点阐述了心脏瓣膜病的微创治疗领域所取得的长足进步及重要作用,为大家呈现一场学术盛宴!
本论坛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冯沅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王斌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飞教授和中南大学湘雅二院方臻飞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嘉宾,讲者则由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冯沅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王斌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张戈军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陆方林教授组成。
会议开场由冯沅教授以“经导管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为题进行了精彩研究,冯教授从1.心脏瓣膜各种新的术式和器材;2.经导管心脏瓣膜介入治疗的最新状况等方面展开阐述。冯教授首先就心脏的各个瓣膜(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目前常用的技术开始讲述,介绍了各个瓣膜目前临床常规所用的术式和器械的特点,让我们能够对各个瓣膜针对性选择相应的器械和术式有直观的了解和选择;其次,冯教授通过介绍TVAR和TEER等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应的指南,让我们能够很好的了解这方面。最后,冯教授总结道,随着心脏瓣膜微创手术的普及和研究,未来必将能够为此类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预后!
接下来王斌教授分享了“应用国产自展瓣实现TAVR术中联合缘对齐”的精彩内容,王教授从主动脉根部的特点开始自己的阐述,主动脉瓣众所周知其存在二叶瓣和三叶瓣。然后通过不同病例的冠脉造影图像介绍了不同瓣膜输送系统的应用特点和瓣膜在造影上的铆钉点的区别,并且介绍了操作上的特点,已经术后CT检查,证明操作良好,从而阐明如何实现TAVR术中的联合缘对齐。
张戈军教授则围绕“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选择与操作技巧”展开精彩讲述,目前临床上肺动脉瓣病变通常包括狭窄和反流。前者目前临床指南指征明确,有症状或者相应压力指标符合手术,均需干预;后者短时间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当出现症状或者压力测量符合也需要进行干预。超声为一线评价手段,但也存在缺点,磁共振目前可以弥补。目前进行肺动脉瓣置换需要多种手段的衡量来选择治疗策略,以及手术中的多体位造影。最后通过病例介绍让我们更直观的理解上述患者选择和操作的相关技巧的展现!
会后冯沅教授进行了总结:近些年来随着器械的发展和相关试验结果的发表,让我们可以认识到微创对于瓣膜病治疗的优势,并且可以对患者预后的改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