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2024|心衰专场(一)报道
- 2024-07-02 08:00:00
- admin 原创
- 153
2024年6月21日下午14:00-15:30,众多心力衰竭领域专家齐聚东北心血管病大会之心衰论坛。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心衰作为全球唯一呈增长趋势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35岁成年人中的患病率为1.3%,其诊治和管理的规范化至关重要。本次会议由CSC心力衰竭学组对《202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全面的解读。
本场会议由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王祖禄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许顶立教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宋治远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孙志军教授共同担任主持。由北部战区总医院梁延春教授等五位讲者带来精彩绝伦的演讲,引发现场同道们的热烈探讨,百家争鸣,精彩纷呈!
张抒扬教授聚焦于“《202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这一主题,内容充实、直击要点。张抒扬教授用十二条罗列清晰的更新要点引领大家迅速步入主题。这十二条要点分别是:1.重视引用国人心衰领域的研究成果,展示“中国证据”;2.更新心衰的分类和诊断标准;3.优化心衰诊断流程图;4.更新心衰4个阶段的定义及预防措施;5.更新慢性HFmrEF患者和慢性HFpEF患者的治疗推荐;6.强调“新四联”在慢性HFrEF患者治疗中的基石地位,更新其他有效治疗药物的推荐;7.更新慢性HFrEF治疗流程图;8.更新急性心衰的初始评估内容;9.新增终末期(或晚期)心衰的定义标准;10.更新心衰合并症的治疗推荐;11.新增慢性肾脏疾病(CKD)不同分期对心衰治疗药物选择的影响;12.强调和更新心衰患者的长期管理。以上内容言简意赅,为各位学者快速梳理好指南更新内容,正式拉开本场会议的序幕。
王祖禄教授演讲主题为“《202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房颤伴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王祖禄教授指出心衰和房颤互为因果,不同个体间相互作用机制复杂,两者相伴长期预后不佳,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心衰和房颤均应强调早期防治,药物治疗有一定进展(尤早期节律控制、SGLT-2i);心衰伴房颤,高度怀疑/不能排除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肌病时(尤HFrEF),导管消融可降低全因死亡率、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已升级为一线治疗(I类/IIa类推荐);心衰伴房颤的消融时机、获益人群、围术期管理、合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价值和消融术式等尚需进一步研究。大会上王祖禄教授重点强调早期进行节律控制,尽早行导管消融术治疗。
许顶立教授就“《202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HFrEF患者的个体化药物治疗”展开充分的讲解。报告伊始,许顶立教授首先了介绍不同治疗方案对HFrEF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减低作用,并按各大指南发布顺序讲述针对心衰的药物治疗的发展经过。许顶立教授总结:1.新四联药物(ACEI/ARB/ARNI+β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SGLT2i)是射血分数减低心衰(HFrEF)患者治疗的基石用药,应尽早小剂量联用,并尽可能滴定到最大靶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2.应根据HFrEF患者的容量状态、基础疾病、心功能分级、血压、心率和心律、肾功能和血钾来调整新四联药物的启动和滴定,以达到最佳的个体化治疗。3.在慢性HFrEF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重视所用药物的风险、副作用和禁忌症;重视根据患者特定特征(如遗传背景、共病状况、生活习惯等)采用个性化治疗策略,必要时可采用药物基因组学筛查;重视观察药物治疗的长期效果与安全性。会议最后,许顶立教授表示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在HFrEF患者中受益的证据不断增加,慢性HFrEF患者药物治疗的启动和优化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宋治远教授的讲题主要关注了“《202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重视心力衰竭患者的抗凝治疗。宋治远教授表示有关抗凝治疗的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急性心衰治疗、HFrEF合并房颤、心脏淀粉样变及妊娠心衰管理。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可谓是家喻户晓,并且在相关指南均给予明确推荐;指南建议对静脉血栓风险高、急性心衰住院或新发心衰患者进行抗凝治疗预防静脉血栓栓塞(VTE);一定要重视心脏淀粉样变(CA)患者,CA合并房颤心内血栓发生率高达13.1%,而窦性心律患者心内血栓发生率为4.5%;围产期心肌病(PPCM)患者TTE检查显示左心室血栓的发生率为10%-17%,故对PPCM患者的抗凝治疗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梁延春教授围绕“《202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症管理”的讲题,对本场会议做出了总结陈词。心力衰竭的合并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和非心脑血管疾病两个方面。梁延春教授指各项心衰合并症的治疗管理的关键。例如: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以抗凝为根基,需重视节律控制;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先寻诱因再进行药物、器械治疗;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及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均必不可少;合并高血压的HFrEF患者建议将血压控制到<130/80mmHg;合并重度心脏瓣膜病的心衰患者推荐行主动脉瓣介入术;心衰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与无心衰患者相同,应用要个体化;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的治疗管理需在整个心衰的治疗过程中进行肾功能的评估;建议对所有心衰患者定期查全血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浓度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或缺铁。此外,梁延春教授还与在座的学者们分享了合并恶性肿瘤、肺部疾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高原心脏病、心脏淀粉样变的诊治关键。梁延春教授的演讲在临床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现场掌声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