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 2024|FM135.7冠脉冲击波疗法专题会报道
- 2024-06-30 19:35:00
- admin 原创
- 728
近日,第二十八届东北心血管病大会(NCC 2024)期间,FM135.7冠脉冲击波疗法专题会圆满召开。本专题会从冠状动脉冲击波治疗在各种病变中治疗处理钙化等方面的临床经验和病例出发,共同探讨当前钙化病变处理的新技术、新话题及新进展。
本专题会邀请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贺玉泉教授、辽宁省人民医院栾波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王耿教授担任主席嘉宾。由来自北部战区总医院周铁楠教授、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田明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刘达教授、辽宁省人民医院张晓娇教授依次进行病例分享,重点介绍了冲击波球囊对不同类型钙化病变的干预及处理策略,交流冲击波球囊在冠脉钙化治疗中的临床经验。
会议伊始,北部战区总医院王耿教授为大家介绍了钙化病变在冠脉PCI手术中的发展情况以及现有的主要处理策略。王耿教授表示随着PCI手术的发展,病变复杂程度逐渐增加,血管中钙化病变的存在显著提高了手术难度,患者手术的即刻并发症以及晚期的不良事件率明显提高。冲击波球囊技术的出现为广大的术者拓宽了钙化病变的处理思路,具有学习期限低、操作简便等特点。目前,多项临床结果验证了冲击波球囊在处理钙化病变方面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次学术交流将通过病例分享的形式介绍冲击波球囊在不同钙化情况下的应用,向大家展示冲击波球囊在处理钙化斑块时的独特优势,未来,希望创新器械能够支持更多的临床中心和医生,造福更多冠心病患者。
冲击波球囊用于复杂钙化病变一例
北部战区总医院 周铁楠教授
严重钙化病变常导致临床治疗难度的增加,增加PCI不良预后。北部战区总医院周铁楠教授结合钙化病变专家共识详细介绍了冠脉钙化病变的诊断、处理原则以及相应的处理技术,并通过一例CTO病例分享了冲击波球囊使用的宝贵经验。患者为55岁男性,胸痛5年余,加重半年。冠脉造影显示LAD近中段99%次全闭塞,RCA存在钙化且中段100%全闭塞。PCI术中首先使用球囊对RCA病变处进行充分预扩,IVUS下显示钙化积分3分。周铁楠教授根据冲击波球囊的标准使用流程送入3.0*12mm的冲击波球囊进行处理,多个周期的脉冲后IVUS显示病变钙化环断裂,后串联送入三枚药物支架,通过非顺应性球囊扩张后支架扩张满意,IVUS显示下支架贴壁良好。
通过此例患者的PCI过程,周铁楠教授总结道:“钙化病变的评估需要结合造影及腔内影像进行多维度评估。针对不同的程度的钙化,术者需要充分判断综合评估,选择相对应的器械进行充分的处理。”
冠脉冲击波治疗重度钙化一例
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 田明教授
结合《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田明教授首先介绍了目前钙化病变的流行病学情况、影像学诊断方法、以及钙化病变在术前术中以及术中带来各种影响等。针对重度钙化病变的处理,田明教授带来了两例极具挑战性的病例,充分显示了冲击波球囊在处理复杂钙化时具有安全有效的应用效果。第一例冠脉造影显示为三支病变,LAD近端至远端显示重度狭窄伴随弥漫性钙化。经过综合评估后,田明教授选择启动主动旋磨,保障后续器械的进入。后送入IVUS显示钙化角度大于270°,中远段钙化依然明显,遂送入3.25*12mm的冲击波球囊进行处理,管腔面积得到明显改善。第二例同样为三支病变,LAD近端存在严重钙化,在使用了球囊进行处理后植入支架,IVUS评估支架面积较小,后扩效果一般,遂使用3.0*12的冲击波球囊进行进一步处理,支架面积得到明显改善,降低患者远期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
田明教授总结道:“通过腔内影像学能有效准确地识别钙化斑块的性质,计算钙化的积分或分级从而选择预处理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重度钙化病变,需要在进行充分地预处理,使用冲击波能够有效地对钙化进行进一步松解,优化术后效果”
支架内冲击波球囊治疗一例
北部战区总医院 刘达教授
冠脉钙化病变的存在显著增加了PCI手术的难度,易导致支架膨胀不全、贴壁不良等并发症。北部战区总医院刘达教授通过一例支架内冲击波球囊治疗的案例,深度探讨了冲击波球囊技术在处理钙化引起的支架膨胀不全所带来的显著获益。患者为60岁男性,主诉发作性胸痛5年,加重半年。2023年12月因心梗于RCA植入1枚支架。冠脉造影显示LAD近中段80-90%狭窄伴钙化,使用预扩球囊对LAD近中段进行预扩后于病变处植入支架,行支架内IVUS后发现支架边缘存在钙化导致支架膨胀不全以及贴壁不良。刘达教授遂启动冲击波治疗,根据病变处血管尺寸1:1选择3.5*12mm的冲击波球囊,3个周期后可见钙化明显松解,支架贴壁良好。
刘达教授总结道:“钙化病变作为冠脉介入攻破的难题,目前并没有完全满意的解决方法。而冲击波球囊因其效果明显、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特点,为冠脉介入治疗钙化病变提供了又一把有利武器!”
冠脉冲击波治疗病例一例
辽宁省人民医院 张晓娇教授
冠脉左主干病变在PCI手术中风险极高,钙化的存在进一步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影响处理策略以及患者预后。辽宁省人民医院张晓娇教授带来了一例IVUS指导下运用RotaTripsy策略处理左主干钙化的典型案例。患者为67岁女性,冠脉造影显示为三支病变,其中左主干90%狭窄伴重度钙化。考虑患者钙化严重,张晓娇教授启动主动旋磨对病变处进行预处理,后使用球囊扩张但造影显示膨胀不良,IVUS显示病变处钙化呈360°且厚度高。为充分打开钙化,张晓娇教授选用3.5*12mm的冲击波球囊对病变处进一步处理,IVUS下显示钙化环存在明显断裂,后植入支架复查IVUS显示支架贴壁良好。
最后,张晓娇教授总结道:“针对大管腔钙化病变,冲击波球囊是一项有利的工具。在处理左主干钙化时,要充分注意冲击波球囊的操作规范,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冠脉保护等,必要时通过腔内影像学制定相应的处理策略。”
本次FM135.7冠脉冲击波疗法专题会在现场专家的激烈讨论中正式落下帷幕。随着冠脉冲击波治疗技术的不断推广,介入医生能够有更加丰富的钙化治疗工具箱,通过多种器械的高效配合,钙化病变的处理将更加游刃有余。血管内冲击波治疗技术的应用场景十分广阔,其学习曲线短,能够克服较多高阻力病所带来的困难,希望在未来,冠脉冲击波球囊技术能够进一步向基层医院推广,造福广大的冠心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