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2024|辽宁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下) 东北心血管病大会 NCC 2024-06-28 17:50 北京

2024-06-28 09:30:00
admin
原创
288


365医学网 分享

2024年6月21日14:00,东北心血管病论坛之辽宁省医师协会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沈阳隆重召开,为大家呈现了一场学术盛宴。本次会议就冠状动脉斑块狭窄、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抗凝治疗及经导管瓣膜病介入治疗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专业且细致的讲解。本次论坛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部分邀请了辽宁省人民医院议邀请了国内众多心血管方面的专家,辽宁省人民医院王永新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张心刚教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李赛教授、大连市友谊医院祝黎东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会上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周东晖教授、大连市中心医院郑晓群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庞文跃教授、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张占修教授、本溪市中心医院刘爱军教授等专家分享了一些关于冠脉斑块狭窄、急性心梗合并休克治疗策略以及起搏器延长寿命的方法。



周东晖教授《计算法FFR临床应用要点及优化血运重建策略》


周东晖教授基于冠脉造影的计算法FFR,介绍了其操作简便、效价比高等优势特点,其效能与FFR相当,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计算法FFR可替代FFR用于优化血液重建策略。针对计算法FFR的操作要点、适应症进行了介绍,并与压力导丝法FFR进行了对比。随后,就基于造影的计算法FFR的常规临床应用金元哲教授引用了几例临床案例,表明了计算法FFR可用于治疗策略的制定,可用于指导及优化PCI。此外金元哲教授也介绍了其局限性,更加全面、真实的展示了计算法FFR在临床应用的发展前景。



郑晓群教授《冠脉严重钙化狭窄的处理策略》


郑晓群教授首先通过数据分析了中重度钙化的发生率及对PCI术后的影响,随后,郑晓群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四种评估钙化病变的方法以及评分标准,包括:IVUS、OCT、钙化评分以及造影,并对造影或CCT指导的钙化病变处理流程以及钙化斑块修饰工具的适应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最后,郑晓群教授为我们详细的讲解了PCI策略的联合声明,为我们今后的手术带来更多的帮助。



庞文跃教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


在此次大会中,庞文跃教授充分结合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讲解了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因、大发病特点、死亡风险。与此同时,庞文跃教授着重强调了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性,提到休克早期行PCI及早期溶栓对心源性休克治疗有基础作用,其中治疗的时间截点是治疗的关键之一。同时,庞文跃教授介绍了心源性休克辅助装置各自的应用特点,并推荐机械性辅助装置,但也提出其对死亡率的影响仍需研究。庞文跃教授的讲解及经验分享对于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思路与方向。



张占修教授《冠脉严重钙化的震波治疗》


张占修教授首先通过数据指出钙化病变在所有介入治疗中约占1/3并且重度钙化病变会影响PCI术前、术中与术后的检查和治疗效果,强调了大家应该重视钙化病变。随后,张占修教授详细介绍了在4种不同影像诊断方法下的钙化病变的严重程度分度与治疗策略流程,包括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冠状动脉血管造影、IVUS以及OCT,点明了腔内影像在介入治疗中的重要性。此外,张占修教授还为我们介绍了IVL技术的概念、原理、适应症与禁忌症,认为IVL可以作为钙化病变介入治疗强有力的手段。最后,张占修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不同钙化处理器械的优缺点,指出不同的临床处理技术之间应该互相补充。张占修教授的讲解为今后钙化病变的处理带来了更多、更新的方法。



刘爱军教授《起搏器术后电极破损2例》


刘爱军教授通过2例详细具体的病历、术后程控参数数据以及远期随访参数数据分析出电极导线绝缘破裂或断裂的可能原因:首先主要就是三尖瓣的开合以及肢体的活动幅度较大导致电极导线的绝缘破裂或断裂,其次磨损人群是游泳健身、重体力劳动者或较瘦小锁骨下狭窄等。强调了术后对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接着,刘爱军教授对电极导线破损的识别以及情况发生后的处理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最后刘爱军教授讲授了如何延长导线的寿命,为今后降低起搏器植入术后电极破损概率以及提高起搏器的使用寿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下部分邀请了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周东晖教授、第九六六医院林均一教授、锦州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龙飞教授、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黄爱丽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柳兢教授、辽健集团阜新矿总医院刘冰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会上由大连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高连君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杨莺教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医院董志教授、辽阳市中心医院赵丽君教授、北部战区医院徐凯教授等权威专家分享了一些关于房颤消融围手术期抗凝治疗、心血管血栓的规范治疗的经验。



高连君教授《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指南推荐:认识与实践》


在此次会议中,高连君教授结合多篇文献数据研究与房颤导管消融指南以及导管消融术前术后抗凝治疗指南指出:消融治疗会增加血栓风险,持续抗凝治疗减少血栓栓塞必不可少。卒中高危或高AHRE,可考虑启动抗凝。围手术期间不间断抗凝获益更大,最低限度中断治疗也安全可行,多种DOAC均不劣于华法林。并且消融后房颤负荷与卒中风险也有关,在考虑停止抗凝时,筛查与动态评估很重要。LAAO能否代替抗凝药物,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获得证据。


杨莺教授《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抗栓治疗》


首先,杨莺教授就老年人出血的风险评估介绍了学术研究联盟高出血风险的特征定义和HAS-BLED评分。关于老年人口服抗栓药物策略,杨莺教授分享了大于75岁接受PCI的老年患者的抗栓治疗策略、房颤患者抗凝预防脑卒中及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的心房颤动患者的管理策略。此外,提出了老年人围手术期抗血栓治疗方案,包括非心脏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左心耳封堵术。杨莺教授此次的分享为对基层医生就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抗栓治疗一方面带来了宝贵的经验。



董志教授《5G云随访技术助力CIED术后管理》


董志教授首先讲述了在医疗资源的不平衡、CIED术后发生紧急情况技术人员无法及时到场提供支持等原因下开展项目的背景,随后为大家讲解了5G云随访技术的概念、应用、优势、适用场景以及患者端和远程随访控制端如何操作,让大家更加了解云随访技术。最后董志教授根据多项临床研究以及数据分析向我们展现了5G云随访技术的可靠。5G云随访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将会对未来CIED术后患者以及医生带来很大的便捷。



赵丽君《血栓性疾病规范化治疗》


在此次分享中,赵丽君教授由浅入深,介绍了血栓的定义及特点、血栓性疾病的分类,主要包括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教授强调对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病人,需要充分评估病情,危险分层,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积极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对于动脉血栓栓塞疾病的病人,需要评估缺血与出血风险,合理选择急性期的手术抗栓、抗凝治疗,进行长期的管理。



徐凯教授《经导管瓣膜病介入治疗进展》


在会议开始时,徐凯教授向我们简单的介绍了主动脉狭窄和反流的病因,并且讲解了TAVR技术的原理、发展史以及我国对TAVR技术开展的情况,随后徐凯教授通过一系列研究分析表明在中低风险的患者中TAVI的效果非劣于外科,甚至有些方面,比如死亡率,会优于外科。此外,在瓣膜置换手术中,自膨式瓣膜与扩张瓣膜相比,自膨式瓣膜的血流动力学性能和瓣膜表现更佳。接下来徐凯教授由浅入深的介绍了二尖瓣反流的病因、分类、高死亡率以及二尖瓣修补术与置换术各自的优劣势,最后徐凯教授为我们详细解读了ACC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治疗的专家共识。通过徐凯教授的讲解,我们知道随着人口老龄化,二尖瓣返流以及主动脉瓣狭窄的病人明显增高,如不及时治疗,预后就会差,TAVR技术疗效明确、未来可期。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