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2024|群英荟萃 洞悉前沿:主旨论坛(三)(6.22)精彩呈现
- 2024-06-27 10:15:00
- admin 原创
- 127
2024年6月22日,东北心血管病论坛之主旨论坛精彩继续。本场论坛特邀Joseph A.Hill教授(The University of Texas)、Imad Sheiban教授(Pederzoli Hospital)、Mintz Gary S.教授(纽约心血管研究基金会临床试验中心)、Marco Roffi教授(University Hospital of Geneva)、徐清波教授(浙江大学第一医院)、曾春雨教授(陆军特色医疗中心)、王斌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董建增教授(北京安贞医院)、高炜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建平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海伟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杨杰孚教授(北京医院)、于波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张抒扬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田庄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张萍教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唐熠达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梅林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陈绍良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季勇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Gregg W.Stone教授(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Dominick J. Angiolillo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
Imad Sheiban教授以“ When left main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 is still a good option in patients with high Syntax score”为主题进行了学术汇报。Imad Sheiban教授指出在左主干病变且SYNTAX评分较高的情况下,CABG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然而,最终的治疗决策应该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的评估和经验以及患者的意愿来制定。高SYNTAX评分的左主干病变患者进行PCI治疗时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的问题,如果这类患者因各种原因不适合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那么PCI治疗可以作为一个可接受的替代选择,特别是在功能评估和适当操作(如病变准备、优化等)的指导下。
Mintz Gary S教授以“ Coronary Calcium: From Microcalcification to Long-Term Outcomes”为主题进行了学术汇报。Mintz Gary S教授指出钙化普遍存在于冠状动脉疾病,并且是冠状动脉和非冠状动脉事件的风险因素。无论钙化的大小和外观如何,它都可能成为问题所在。钙化不同的形式和程度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在评估和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时,必须充分考虑钙化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减少潜在的风险。
Marco Roffi教授以“ What is new in the 2023 ESC ACS guideline”为主题进行了学术汇报。2023 ESC ACS guideline 对于心血管医生治疗ACS患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Marco Roffi教授以国际视角对本次指南更新要点包括诊断性检查、侵入性治疗策略的时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多血管病变中的血管重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完全血管重建、心脏骤停及心源性休克、抗血栓治疗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陈淮沁教授以“完全血运重建: 需要血流动力学指导吗?或者依据造影结果就足够?”为题进行了学术汇报。陈淮沁教授教授指出完全血运重建改善临床长期预后,FFR 指导策略减少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基于FFR的指导策略与造影指导的介入策略比没有显示出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后者仍是标准治疗策略,无论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或者稳定冠心病患者。在未来需要将来的随机对照研究(如 COMPLETE-2)进一步评估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价值。
杨杰孚教授以“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与猝死防控前沿”为主题进行了汇报,杨跃进教授介绍了《2023 ESC心肌病管理指南》新增非扩张型左室心肌病分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ICD植入预防心肌病心源性猝死,并建议建议所有有活动能力的心肌病患者定期进行中低强度运动。ARVC及高危心肌病患者,应避免进行高强度运动和竞技体育。
于波教授以“OCT指导ACS精准介入诊疗”为主题进行了学术汇报。于波教授指出冠状动脉造影可评估斑块狭窄程度,实现大体水平检测,但无法判定冠脉斑块及病变特征。OCT可以帮助医生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精准预警。未来ACS的精准诊疗与预警亟需多模态影像技术、影像-功能学融合、有创-无创分子成像多维信息的全面整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田庄教授以“罕见心肌病临床研究与转化”为主题进行了汇报。张抒扬教授团队对诊断难、治疗难、诊疗同质性的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疾病进行了攻克,研发了多种罕见病诊疗新技术、开展基础研究助力药物研发及应用创新策略改善临床诊疗实践。对缺乏有效治疗方案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也得到了令人兴奋的药物研究结果。
陈绍良教授以“ IVUS-ACS and ULTIMATE-DAPT trials研究解读”为主题进行了学术汇报。陈绍良教授指出:在采用当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ACS患者中,DAPT治疗1个月未出现主要不良缺血和出血事件的患者,在1至12个月之间仅使用替格瑞洛治疗,将减少临床上相关的主要出血事件,同时与替格瑞洛加阿司匹林相比,对主要不良心血管和脑血管事件的保护作用相似。这些结果与先前的试验一致,要求更新指南并改变临床实践,即对大多数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仅采用1个月的DAPT治疗,随后转换为使用强效P2Y12抑制剂的SAPT治疗。
季勇教授以“蛋白质巯基修饰与主动脉瘤/夹层”为主题进行了汇报。季勇教授团队的研究揭示了Septin2的巯基亚硝基化修饰在调控巨噬细胞功能及主动脉瘤/夹层中的关键作用及机制以及R型酮咯酸可以有效减轻主动脉瘤/夹层病变,有望为主动脉瘤/夹层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有效手段。
Dominick J. Angiolillo教授以“ Evolving Strategies of Antithrombotic Therapy”为主题进行了汇报。Dominick J. Angiolillo教授指出在过去的10到20年里,ACS后心血管事件的预防策略已经发生了变化(例如,积极的低密度脂蛋白降低治疗),导致缺血事件率的降低;另外,支架技术的进步把患者带到了更安全的平台。出血并发症对于预后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一刀切的方法并不合适所以患者,我们必须考虑针对每位患者特定的抗栓治疗方案。
Gregg W.Stone教授以“ Anticoagulation During Primary PCl in STEMI: Heparin vs. Bivalirudin”为主题进行了汇报。Gregg W.Stone教授强调 BRIGHT-4中接受经桡动脉入路进行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与应用肝素相比,使用比伐卢定并在PCI后进行高剂量输注,可降低30天内全因死亡率、BARC 3-5型主要出血、支架血栓和NACE的发生率。这些结果在大量西方欧盟人群中得到了证实。同时比伐卢定是通用药物(成本效益高),且易于使用,所以对于STEMI患者进行直接PCI时的抗凝治疗,应考虑使用比伐卢定并在PCI后进行2-4小时的高剂量输注作为标准治疗方法。
此次高峰论坛群英荟萃,内容精彩丰富,各位国际专家各有侧重,分享了前沿的心血管疾病诊疗进展以及未来研究的主要趋势,让大家在倾听学术的同时,发现新思路,引领新观念,从不同视角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医学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