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2024丨辽宁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年会顺利召开

2024-06-26 10:54:00
admin
原创
677


365医学网 分享

2024年6月21日辽宁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如期在沈阳隆重举行。受辽宁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王祖禄教授的邀请,多位省内该领域的著名专家共同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会议开场由来自北部战区总医院的王祖禄教授以“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进展”为题,做出了精彩的报告。王祖禄教授指出,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进展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应该采取综合治疗的策略,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干预等多个方面改善患者预后。随后王祖禄教授向我们重点介绍了射频消融术在治疗领域中的地位,并强调了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干预。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姜一农教授围绕“难治性高血压真的难治吗?”为题展开精彩讲述。姜一农教授首先向我们阐述了难治性高血压与假性高血压的异同点,并重点介绍了假性高血压是由于严重的动脉硬化所导致,得出应根据高血压机制的不同来制定特定的治疗方案。随后,姜一农教授指出了应通过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的调整相结合的方式,控制血压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徐兆龙教授则向大家分享了以“不同阶段女性高血压的临床诊治”为主题的精彩演讲。徐兆龙教授精准的抓住女性在育龄期、妊娠期、哺乳期、孕期、绝经期等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向我们详细的阐述了女性血压升高的机制以及针对其机制应该如何进行药物的选择。

来自大连大学中山医院的张树龙教授以“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房颤长期节律管理中的地位与应用原则”为题,将美国心脏病学会的房颤管理指南、中国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专家共识和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在一起,详细的讲解了关于房颤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强调了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提升了胺碘酮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的同时又消除了其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顾虑。最后,张树龙教授指出了复律的重要性,提出了将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线治疗的必要性。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刘丽敏教授围绕“血脂管理,重在基层-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解读”为题展开了自己的汇报。血脂异常,尤其是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有效的血脂管理,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刘丽敏教授强调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为调脂治疗的首要干预靶点的重要性,同时,又提出不能忽视对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为干预靶点的关注。对于血脂管理药物的使用,刘丽敏教授则向我们阐述了应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基线水平来决定是否启用降脂药物和是否在血脂控制不佳时联合应用降脂药物。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牛楠教授进行了一场以“从临床实践看心梗后心衰患者早期联合治疗的重要性”为主题的精彩报告。首先,牛楠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心梗后心衰的流行病学,其次又对“新四联”药物在心衰治疗中的循证学证据进行阐述;最后,牛楠教授以一份经典的病例,向我们提出了心梗后心衰患者的治疗策略:强调注重改善患者早期、晚期的左心室重构和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强调及时的血运重建将会对患者的预后带来更好的获益。


铁岭市中心医院的黄汝刚教授带来了题为“2024心衰诊治热点回顾”的精彩报告。黄汝刚教授向我们介绍了2024年新公布的中国心衰诊治指南许多突出的亮点,包括引用国人关于希氏术起搏以及中药治疗HFpEF的证据,展现了我国在该领域的优势;心衰分类的更新以及优化心衰治疗过程;SGLT-2抑制剂在全射血分数谱慢性心衰治疗的证据;强调新四联在HFpEF的治疗地位等。最后,黄汝刚教授向我们总结了心衰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规范化管理,如何做好随访,帮助患者实现最优化的治疗结局仍然是我们未来需要面对的难题。

营口市中心医院的阎巍教授分享了“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的精彩内容。阎巍教授指出,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的住院率和病死率与射血分数降低心衰(HFrEF)相当,通过详细阐述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治疗,诠释了精准诊断、精准分型后的治疗更加有效,给临床实践带来了更多的指导。

朝阳市中心医院的蔡颖教授以“心衰的容量管理”为题作出精彩汇报。蔡颖教授指出,心衰的容量管理在心衰患者的治疗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直接关系到患者病情的控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具体的措施包括控制液体摄入、注意钠盐的摄入、合理控制体重以及遵照医嘱服药。蔡颖教授随后强调了个体化治疗方案在心衰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周东晖教授以“计算法FFR临床应用要点及优化血运重建策略”为题,做出了精彩报告。周东晖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冠脉功能学测量的一种新方法,其既无需术中给药,又无需压力导丝,通过造影也可以测量血流动力学分数,尽管其存在不确定因素,例如偏心病变、造影时无空白期等造成测量失准,同时也可以随后通过压力导丝进行更精准的测量。

大连市中心医院的郑晓群教授向我们分享了以“钙化病变的评估与PCI策略”为中心的精彩内容。郑晓群教授结合欧洲钙化病变的评估与PCI策略的联合声明,一方面介绍了四种评估钙化病变的方法,包括IVUS、OCT、钙化积分以及造影及其评分标准,为我们提供了客观准确的治疗时机。同时郑晓群教授也介绍了关于钙化病变的处理流程及方法,为冠脉介入医生带来了更多的帮助。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庞文跃教授以“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为主题,做出了精彩汇报。庞文跃教授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向我们讲解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因、发病特点,尤其易伴有合并症和高死亡风险,同时向我们强调了早期心肌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性。

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张占修教授以“冠脉严重钙化的IVL(冲击波球囊治疗系统)治疗体会”为主题,向我们做出了精彩汇报。张占修教授指出,IVL是一项创新性的技术,利用冲击波能量来碎裂血管内的钙化斑块,这种非聚焦、脉冲式的冲击波能够安全地碎裂深层和浅层钙化,改善血管顺应性,从而使得植入支架后能更好地膨胀。同时,IVL技术在治疗钙化病变的实际操作中仍需注意可能的风险,例如血管夹层、穿孔、破裂等,并应根据患者本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溪市中心医院的刘爱军教授向我们分享了“起搏器术后电极破损2例”的精彩病例,并同时指出,起搏器电极破损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可以构成严重的威胁。对于已经发生电极破损的患者,正确的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高连君教授以“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指南推荐:认识与实践”为主题,作出了精彩的演讲,高连君教授指出,导管消融术作为治疗心房颤动的关键手段,其围术期的抗凝管理对于预防血栓栓塞和出血并发症至关重要,高连君教授将过去与现行的指南结合在一起,强调了根据患者术后的实际情况作为抗凝周期的重要性。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杨莺教授向我们分享了以“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抗栓治疗”为主题的精彩内容。杨莺教授指出:在老年患者群体中,实施抗栓治疗需考虑其伴随多种共病及潜在的肝肾功能受损情况;综合评估患者适应症与禁忌症,包括区分绝对禁忌症与可通过适当干预改善的相对禁忌症,对于制定个体化抗栓策略至关重要。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的董志教授以“5G云随访技术助力CIED(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术后管理”为主题作出了精彩报告。董志教授向我们介绍了患者在CIED术后的随访过程中,由于许多患者并非在当地医院进行CIED植入,导致后续的程控出现诸多不便,为方便患者可以及时的由专业的工程师进行程控,5G云随访技术应运而生。此项技术既为患者提供方便,又对患者进行长期多频次随访奠定基础。


辽阳市中心医院的赵丽君教授围绕“血栓性疾病规范化治疗”做出了精彩的演讲。赵丽君教授指出,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病人,需要充分评估病情、危险分层,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积极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病人,评估缺血与出血风险,合理选择急性期的手术抗栓、抗凝治疗,注重长期管理。

北部战区总医院的徐凯教授以“经导管瓣膜病介入治疗进展”为题,展开了精彩的汇报。徐凯教授首先以主动脉瓣狭窄疾病作为切入点,介绍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我国迅速发展的情况,并引出其与外科主动脉瓣膜置换术(SAVR)之间的对比,通过引用多篇文献,得出了TAVR非劣于SAVR的结论。随后,徐凯教授又向我们讲解了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策略,其中以经导管缘对缘修复(TEER)最为常见。






本次大会的圆满举办将促进全省心血管诊治水平提升,推动本地区乃至全国心血管专业迈上新的高度。期待在主任委员王祖禄教授的带领下,分会在推动学科发展方面取得更大成绩,造福广大患者!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