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F2021|第一届“力畅”杯蛇牌学院药物球囊临床实践案例大赛拉开序幕

2021-06-21 13:11:00
admin
原创
571

2021年6月16日,第一届“力畅”杯蛇牌学院药物球囊临床实践案例大赛在东北会线上论坛吹响集结号角。目前药物洗脱支架(DES)仍然是冠心病的主流介入治疗方法,但药物球囊(DCB)已成为某些冠脉病变新的治疗措施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其在一些特殊病人群体及特殊部位的病变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本次大赛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曾玉杰教授担任主席,北部战区总医院王耿教授担任主持人,评委分别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张瑞岩教授、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邱春光教授、来自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的梁春教授、来自北部战区总医院的王耿和王斌教授。入围本次大赛的6位选手分别进行了病例汇报,参会专家倾情点评积极探讨,现场学术氛围浓烈,与会嘉宾受益良多。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延军带来左主干真性分叉病变药物球囊应用一例患者为64岁性,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术前血压持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围手术期IABP支持。造影提示左主干分叉病变,术中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尽可能简化手术流程,减少手术时间,减少造影剂用量。回旋支供血范围不大的情况下,使用药物球囊处理安全有效,远期预后较好,复查造影观察到回旋支开口及近段管腔较术后即刻扩大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黄泽涵医生带来药物球囊在支架内狭窄合并分叉病变中的应用一例患者为69岁男性,反复胸闷4年,再发1月,LAD近段70%狭窄,局限ISR,首次ISR,预处理尚可(残余狭窄<50%,无夹层),存在分叉病变。使用药物球囊处理后效果良好,1年内无再发狭窄,无再发胸闷不适。


北部战区总医院李馨妍医生报告了开通LCX-CTO后药物球囊PTCA一例。患者既往于院外行LAD支架植入术,支架伸入左主干,对处理LCX病变及支架增加了难度。贝朗药物球囊通过性尚可,优于半顺应性球囊,为成功处理病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王金鹏医生报告了应用OCT指导DCB处理前降支原位大血管病变一例。患者为近期欲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冠脉CTA显示存在70-80%的临界病变,采用FFR评估了PCI指证。鉴于病变处有2个大分支,支架植入可能对分支有影响,综合上述情况选择了DCB处理策略,并应用OCT对预处理及DCB后进行了评估。患者DCB处理后造影可见明显夹层,在7个月后利用造影及OCT对病变进行了随访评估,显示结果良好。



北京医院王欣越医生介绍了DCB在CTO病变的应用—分叉、肌桥、夹层和残余狭窄。CTO病变造作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贯通型的夹层;在腔内影像技术的帮助下,对夹层的形态和血流的观察更为明确,使术者有把握使用 药物球囊,夹层愈合后对真腔的影响有限。药物球囊术后即刻的管腔残余狭窄不如传统支架,远期效果相似。病变远段涉及肌桥,病变近段有较为重要的分支,使用药物球囊可以避免过于复杂的操作,从策略上减少再狭窄的发生。


山西省人民医院杨光医生介绍了高危冠脉病变分次血运重建一例。患者为老年男性,突发胸痛4小时,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急诊开通RCA术后1个月再次入院,由于LAD狭窄病变段合并存在肌桥,选择DCB处理LAD病变。




青年讲者从介入策略、操作过程和技巧、随访结果等多个方面对药物球囊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为我们呈现了冠脉介入治疗前瞻的技术水平,体现了青年医师严谨的临床诊疗思路与大胆的创新精神。最后,王金鹏医生获一等奖,周延军、王欣越医生获二等奖,李馨妍、杨光、黄泽涵医生获三等奖。

6位国内业界冠脉介入大咖组成了强大的评审阵容,针对每位参赛选手的高水准病例分享都进行了针对性的点评与提问,在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点名了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更专业更科学的改进策略。同时对本次大赛病例的选择、话题的探讨给予了高度评价。

近年来,药物球囊已经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断积累的临床经验及研究数据也证实了它在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小血管病变以及分叉病变等多种复杂冠脉病变中的价值与临床获益。 “介入无植入”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必将成为未来介入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药物涂层球囊会在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得到更多的临床证据和广泛应用。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