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F2021 | CSC—心血管临床研究学组专场报道(6月17日)

2021-06-21 14:02:00
admin
原创
522

2021东北心血管病论坛(NCF)会议召开期间,CSC心血管临床研究学组携数位长期从事临床研究工作的临床医生和统计学家,从多个角度系统地向听众介绍了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的统计学以及临床医生如何做好临床研究的注意事项,意在不断提高中国临床研究水平,为我国医学创新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1.png


本次会议CSC--心血管临床研究学组专场Session1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的统计学考量,由江苏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陈绍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静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王如兴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沈玲红教授以及北部战区总医院李毅教授担任主席。邀请李卫教授、姚晨教授、陈峰教授、王杨教授以及赵延延教授担任讲者,在东北心血管病线上论坛的大舞台上进行共同交流。


2.png


会议伊始,来自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医学统计部李卫教授以“非劣效设计适用范围及非劣效界值设定”为题作了精彩报告。相较于验证难度较大的优效试验,非劣效研究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替代治疗手段。李卫教授指出非劣效性临床试验已成为评估药物、器械、生物制剂和其他疗法的主要工具,而非优效性研究的原因是认为被试产品不一定会优于现有的产品,但其具备非疗效优势。例如:安全性更好,耐受性更好,成本更低,使用翻遍等。同时强调了针对非劣效研究,需要选择疗效确证的对照品,应保守估计非劣效界值,以保证产品的先进性。


3.png


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姚晨教授以“真实世界临床研究的统计学问题”为题作了精彩报告,指出“AI”技术的应用将改变现有的临床研究模式。相较于传统数据收集的可溯源性差,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保障数据准确性,数据安全性难以保障以及数据采集效率低等缺点,应用信息技术自动处理联合研究者校验的新模式,可自动填充源数据收集表单,溯源“核证副本”数据,方便研究者监管人员比对,实现临床研究数据全程可溯源,“量化”科研绩效管理。


4.png


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陈峰教授以“如何避免临床研究中的I型误差膨胀?”为题作了精彩报告,指出一类错误(type I error)的控制,是监管机构终点考核的指标之一,不容挑战。由于0.05(双侧)/0.025(单侧)的一类错误还是比较大,因此,FDA要求两个独立的确证性临床试验均小于0.05(双侧)/0.025(单侧)(罕见病、肿瘤等除外),这样总的一类错误被控制在0.0252=0.000625。凡遇到,如:期中分析、多个主要指标、多个亚组以及多个假设时,均需要考虑多重性问题,并采用合适方法严格控制一类错误。


5.png


来自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医学统计部王杨教授以“临事件驱动的临床研究设计”为题作了精彩报告。事件驱动(event driven)的临床试验,即试验的终止条件为观察到足够多的临床硬终点事件数量。这一特点,有别于以特定时点事件发生率(例如30天、1年、5年的事件发生率等)作为主要指标的试验,后者通常要求每名被观察者有统一的随访时间。王杨教授通过SAVOR等研究的设计,详细讲解了事件驱动临床试验的样本量计算方法,并强调了科学正确的统计方法是临床研究得出正确可信结论的重要保证。


6.png


来自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医学统计部赵延延教授以“临床研究缺失数据的处理”为题作了精彩报告,指出数据缺失在临床研究中难以避免,应尽可能降低缺失数据比例,缺失比例过大,任何填补方法都无用。缺失值是临床研究中的一个潜在的偏倚来源,需要分析缺失数据产生原因、缺失机制,考虑其对结果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缺失数据分析方法,同时要考虑保守原则,并对填补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稳定性及可靠性。


Session2临床医生如何做好临床研究


7.png


本次会议CSC--心血管临床研究学组专场Session2临床医生如何做好临床研究,由江苏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陈绍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静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王如兴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沈玲红教授以及北部战区总医院李毅教授担任主席。邀请王亚斌教授、杜昕教授、张俊杰教授、权薇薇教授以及赵雪燕教授担任讲者,在东北心血管病线上论坛的大舞台上进行共同交流。


8.png


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王亚斌教授团队以“如何让你的研究吸引主编和读者?”为题作了精彩报告,指出研究设计实施固然重要,但如何让研究结果写成高质量的论文成功吸引杂志编辑的目光也极为重要。王亚斌教授从文章题目、摘要、与编辑沟通技巧等方面讲解了高质量论文的写作技巧,指出针对文章题目,需要具备三个必要组分,包括:研究对象、研究载体以及主要发现;针对摘要,需要体现研究背景、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以及研究的意义及价值,可写完全文后再写摘要;针对编辑需要证明你是可靠的科研人员,并说服他你的工作很重要,修回稿件时表明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让文章更好。


9.png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杜昕教授以“如何设计基于回顾性资料的临床研究?”为题作了精彩报告。临床医生可以利用现有病例资料进行各种研究设计,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研究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是常用的设计方法。但已有临床病例资料往往存在基线数据不全、不详细、治疗方案不统一等问题。并强调回顾性研究对照组的选择尤为重要,应该在避免选择偏倚以及信息偏倚的前提下选择代表可能会成为病例组的人群,并且收集数据者应避免知道研究对象的患病情况或至少避免获知研究假设。


10.png


来自南京市第一医院张俊杰教授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要点”为题作了精彩报告。张俊杰教授结合陈绍良教授团队的大型临床研究,生动地讲解了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果展示的过程。设计一个好的临床研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随机对照试验来说,在试验开始之前以及执行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RCT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试验设计,在医学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要注意无法保证正确、可靠的随机化和盲法的实施以及缺乏合适对照的低质量RCT的泛滥问题。此外,开展大样本RCT需要大量的人力、资金支持和长时间投入,研究者开展一项高质量的RCT会面临很多困难。

 

11.png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权薇薇教授以“临床研究的报告标准和规范”为题作了精彩报告。

临床研究种类繁多,每一种研究都有对应的报告规范。按照规范来撰写,既有助于提高投稿成功率,也有助于理清写作思路、培养良好的临床科研协作习惯的过程。在临床试验设计之初即熟悉报告规范,有助于研究者按照严格的标准设计和实施临床试验,提高临床研究水平。严格遵守清单中的条目有助于研究者撰写清晰、完整和透明的临床试验报告。

 

12.png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赵雪燕教授以“如何构建风险评分系统?”为题作了精彩报告。赵雪燕教授结合团队工作进行了详细而生动地讲解,并指出单一危险因素不足以全面判断患者的预后风险,目前常推荐使用评分来评估预后。但由于多数评分均由欧美人群得出,所以中国患者使用评分前应进行中国人群队列验证,而亚洲人群与欧美人群不同,我们需要建立新的、适合中国人群的血栓、出血事件评分系统。目前,可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或Cox回归来构建疾病预测模型,并注意校准和验证,而机器学习以及添加生物标志物可能是开发风险评分以及提高现有评分价值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