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科医师心血管疾病防治能力提升项目在天津成功启动

2024-04-01 13:10:00
汇e通
原创
87

3月30日,2024年全科医师心血管疾病防治能力提升项目在天津成功启动。该项目旨在提高全科医师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专业技能和临床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

据悉,该项目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心血管诊疗能力提升工作委员会承办。得到了众多医学专家和医疗机构的大力支持。本次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学专家和全科医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最新进展和挑战。


图片
主席致辞
图片
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 韩雅玲

致辞

会议伊始,会议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韩雅玲做大会致辞。韩雅玲院士在致辞中指出:提升全科医师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能力对改善我国人民的健康状况是非常重要的。本项目高度融合了心血管专科与全科的发展理念,为全科医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新目标是全面提升全科医师对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急救能力,更好地掌握心血管疾病的最新理念和技术,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民健康守门员。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全心提升项目是2018年4月启动,并运行至今。已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完成了99场培训活动,参会人数达23万人次,受到广大医师和全科医师的热烈欢迎。本次活动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围绕当前常见的慢病防治等等内容展开深入浅出地培训和交流,并邀请了许多本地的全科医师和基层医师参会。相信:通过本次培训,能够使更多的全科医师和基层医师提高能力,提升水平,高质量地履行职责。


01
上半场

图片

主持阵容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张萍教授、天津康汇医院李玉明教授、北方医院王祖禄教授

图片


图片

天津康汇医院  李玉明教授

天津康汇医院李玉明教授强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要格外关注。1、重视子痫前期高危孕妇的早期筛查;2、慢性高血压患者在孕前、孕期需要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估;3、孕前、孕期的持续血压监测,及时识别异常;4、对于孕妇血压管理问题,要谨慎而积极;5、孕期降压药物: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甲基多巴;6、无论是否加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均需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7、防治关口前移:重视从HDPCVD心血管事件链。

图片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周珊珊教授

胸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对于医生来说,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胸痛症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但是,由于不同疾病的症状相似,很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因此,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进行系统性的检查和评估,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避免误诊和漏诊的风险。只有通过认真的检查和综合分析,才能准确地确定病因,制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我们还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图片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张萍教授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或节律形态发生改变,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张萍教授在《临床常见心灵深处的诊断和处理》中指出了一些常见心律失常包括:1.窦性心动过缓:心率过慢,通常心率小于60/分钟。2.房颤:心房快速而不规则地收缩,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3.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的快速而不规则收缩,通常会导致胸痛、头晕、晕厥等症状。4.房室传导阻滞:心脏的电信号在房室结处受阻,导致心率减慢或心跳暂停。

张萍教授强调,对于常见的心律失常,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等。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给予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治疗、导管消融等不同的治疗措施。

图片

北方医院  王祖禄教授

北方医院王祖禄教授带来了《心房颤动的卒中风险评估和抗凝治疗》。心房颤动(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最大的并发症是卒中。因此,对AF患者进行卒中风险评估和抗凝治疗至关重要。房颤在中国发病率明显升高,所致卒中致残/致死率高,复发率高,卒中预防刻不容缓;个体化动态评估、监测和管理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和抗凝出血风险任重道远。

国内外房颤诊断和处理指南对房颤预防、抗凝治疗和早期节律控制战线前移,房颤诊断和管理策略/路径更加清晰:从CCABC,从4AsSOS更加重视房颤抗凝治疗,节律/室律控制和危险因素/伴随疾病的综合优化管理。

亚裔患者抗凝比例较低,中国抗凝比例更低,缺血性事件发生率更高。服用NOACs出血事件及获益要低于非亚裔;左心耳封堵可以作为非瓣膜性房颤卒中预防的非药物管理方案选择,且亚裔获益相对更高,但应注意规范,安全至上。

图片

北方医院  王效增教授

北方医院王效增教授针对AMI的诊断主要1. 主要依据心肌坏死的证据,包括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升高,临床特征性表现,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以及影像学特征性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心梗者的心电图ST段可能不抬高,表现为其他非诊断性心电图改变,因此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测定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价值。

AMI需要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心绞痛、急性肺栓塞、气胸、心包炎、急腹症、应急性心肌病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AMI的处理原则:

1. 急救处理:对于疑似AMI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同时,应尽快进行心肌坏死标志物的检测和心电图检查,以明确诊断。

2. 再灌注治疗:对于确诊为AMI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再灌注治疗可以恢复心肌的血流灌注,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

3. 药物治疗:在再灌注治疗的同时,应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他汀类药物等。

4. 康复治疗: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心理康复、运动康复等。


02
下半场

图片

主持阵容

北方医院王效增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唐熠达教授、天津康汇医院杨宁教授

图片


图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唐熠达教授

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这种合并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不良生活方式、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会逐渐上升。对于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唐熠达教授指出: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处理原则主要包括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改善生活方式,以及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图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张宇辉教授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频率或节律异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心动过速;2、心动过缓;、3、心律不齐。心律失常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以下检查来确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仪、时间监测器、心脏负荷试验、超声心动图和电生理检查。张宇辉教授指出: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取决于其类型、严重程度和病因。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和心脏导管消融术等。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药物等。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式装置,用于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心脏导管消融术是一种通过导管进入心脏进行电生理治疗的方法,可以恢复正常的心律。

图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静教授

目前,ACS患者的血脂管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医生们普遍认识到,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可以有效地减少ACS的发生和发展,他汀治疗是其基础。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ACS患者的血脂管理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目前各国指南建议ACS患者LDL-C<1.4mmol/L或较基线水平下降50%,但我国ACS患者血脂达标率低,与他汀使用不足及其不良反应相关。新型降脂药物可进一步降低LDL-C50-60%,且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未来降脂治疗的新方向。

图片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许顶立教授

许顶立教授指出我国SCD发病的诱因:“三高患者”: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患者;不良饮食习惯者:吸烟、酗酒、暴饮暴食、摄入过多高脂肪、高蛋白类食物、呕吐腹泻;不良生活方式者:工作忙碌、熬夜、缺少锻炼、肥胖等;工作精神压力过大者:过虑、过悲、过喜。心脏猝死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进行CPR以维持患者的生命。对于普通人来说,接受基本的CPR培训并知道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进行CPR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及时的CPR,我们可以为专业医疗人员到达现场争取宝贵的时间,从而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图片

北方医院  梁振洋教授

冠心病介入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介入治疗后,患者面临着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抗血小板治疗的持续时间因患者而异。一般来说,PCI术后患者需要接受至少1个月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之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可能需要继续单药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手段。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遵医嘱服药、关注出血风险并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在本培训中,专家们将为学员们讲授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知识、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成果。同时,还将通过病例讨论、技能操作和模拟演练等方式,帮助学员们更好地掌握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技能和技巧。该项目得到了广大学员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对于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和专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类似的项目,为更好地服务患者做出自己的贡献。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