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科医师心血管疾病防治能力提升项目”南京站开启

2021-04-18 13:52:00
admin
原创
407


2021年4月17日,在中国临床心血管病学大会上,“2021年全科医师心血管疾病防治能力提升项目”第一期会议在南京开启。此次会议共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4名专家学者参与,他们从专业领域为会议增添风采。

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陶贵周教授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溶栓及转运治疗》演讲中指出:目前溶栓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治疗方法。对所有疑似STEMI患者尽快启动心电监测,对于确诊STEMI患者需尽快启动再灌注治疗。溶栓治疗的目的是通过溶解血栓尽可能早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挽救因缺血濒临坏死的心肌,以减少梗死面积,降低早死率,保存患者的新功能。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马颖艳教授分享《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特点》。马颖艳教授指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伴多种疾病,使用多种药物,临床特征复杂,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药物选择要从小剂量开始,平稳缓慢适度的原则,避免血压波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应严格遵从医嘱用药,适量运动,做好健康指导和饮食指导工作,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做好出院随访工作,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健康转归,降低病死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董建增教授带来《心房颤动的诊断、临床危害和处理》演讲。心房颤动是21世纪心血管流行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脑卒中。房颤的诊断治疗也随技术的发展发生着变化。新型口服抗凝药显著提高了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导管消融技术迅速发展,越来越成为房颤治疗的主要手段;房颤综合管理模式将进一步改善房颤预后;穿戴式设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将大幅度提高房颤诊疗效率。消除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耐量、预防心动过速心肌病、减少血栓栓塞的机会等方面控制房颤心室率。我国房颤患者存在他汀应用不足的现状。针对患者的房颤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需要患者积极参与,多学科医生房颤治疗协作,提高依从性,选择不同诊治方案。

中日友好医院孙艺红教授对《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新进展》进行解说。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慢性心衰的治疗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重大转变,从旨在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转变为长期修复性策略,以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从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转变为神经内分泌抑制剂。现代观点认为,“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长期激活”是导致心衰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以往治疗心衰的“金三角”是由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组成。经过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这一“黄金搭档”治疗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40%,则加用螺内酯。自从DAPA-HF试验及其亚组分析结果发布后,心衰治疗“金三角”变成了“四重奏”——ACEI/ARNI+β受体阻滞剂+MRA+SGLT2i。

此次会议涉及到了《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和管理》《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溶栓及转运治疗》《规范化溶栓临床问题解答》《高出血风险冠脉介入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胸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何避免误诊漏诊风险》《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诊疗特点》《顽固性高血压诊断和治疗要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和难治性高血压》《心房颤动的诊断、临床危害和处理》《常见心血管疾病基本心电图识别》《快速性心律失常分类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进展》《心房颤动的卒中危险评估和抗凝治疗管理》《房颤的急诊处理策略》《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新进展》《生物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预防、评估和管理中的作用》《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处理》十六个课题,现场氛围热烈,参与医师都展现出极大的热情。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加强了全科医师与心血管内科医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提升全科医师对于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


发表评论
评论通过审核后显示。